近日,艾瑞咨詢發布了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國內無人機航拍市場規模約為300億,此外農林植保約為200億,安防市場約為150億,電力巡檢約為50億,總規模將達750億。
目前,國際上排名前列的無人機廠商主要有中國的大疆創新、美國的GoPro、法國的Parrot、美國的3DRobotics及中國的零度智控、極翼等。而就在4月初,大疆公司在美國將另一家坐擁英特爾投資的無人機公司昊翔告上法庭,稱對方侵犯了其在美國獲得授權的兩項專利,分別為目標追蹤的系統和方法與可更換云臺。
這一事件的標志性意義在于一旦開始進入專利戰階段,就意味著這一領域的玩家會趨于集中化,對新入者的門檻將更高,因為要考慮避開其他已有行業領導者的專利壁壘。這對一些看到了無人機市場的發展空間急于想進入該領域而技術儲備又不足的廠商而言,無疑是種煎熬。但對極翼這家以提供無人機整機解決方案為特點的公司而言則意味著更大的市場空間。
為什么要做整機解決方案?
走入位于上海SOHO復興廣場的極翼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的辦公室,門廳陳列的各式無人機撲面而來,和整個辦公環境的工業感相得益彰,在這個300平米左右的辦公室,有極翼公司的產品設計和營銷部門,在上海市另外還有一個研發中心和一個測試中心,此外,2015年10月該公司在深圳設立了辦事處。

極翼公司營銷副總經理李孟圣
極翼公司營銷副總經理李孟圣向與非網記者介紹,極翼公司的核心創業人員此前有在無人機設計方面的深厚技術背景,2012年開始組成團隊配合一些科研院所從事大型無人機的項目開發,但此類型產品的特點注定其很難量產化、市場容量有限,而此時國內以大疆為代表廠商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開始快速增長,基于自身的技術優勢,極翼公司在2013年底快速切入這一領域,開始多旋翼無人機產品的開發。
區別于大疆、零度、億航等公司做無人機整機產品的商業模式,極翼公司選擇了提供無人機整機解決方案的發展方向,這恐怕是由該公司創業團隊的特點和以往開發經驗決定的,一方面因為在大型無人機設計方面的積累,快速轉向消費級的航拍和小型無人機對他們來說不存在很大的技術難度,可以快速建立起核心的控制技術專利,同時在整機所需要的飛控、云臺、相機、圖傳、計算機視覺、遙控器、電機、電調、電池和外形設計等方面都可以提供相應技術支持,李孟圣介紹,目前公司已經擁有無人機相關專利近百項,可以幫助客戶最大程度規避產品開發中可能遇到的技術壁壘,實現產品快速上市;另外一方面從開發背景來看,極翼當時的創業團隊的優勢是擅長技術型產品研發,而不是市場和渠道拓展,在無人機市場諸侯割據局面已開始形成的時候進入這一領域,輕資產對當時體量還很弱小的極翼來說是最好的選擇,縮短戰線集中兵力在技術開發上,通過提供解決方案給那些擁有銷售渠道、生產能力和資本的客戶來實現盈利,避免了和大疆、零度等大公司的正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