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缺乏行業質量標準和依據
中國農業植保無人機從2004年開始由科技部863計劃、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等開始無人機植保的研究和推廣,到2007年我國才推廣第一架工程型植保無人直升機的產業化探索,一直進展很慢,對比歐美,以及日本和韓國農業植保無人機的市場發展與應用更是落后數十年。近兩年隨著民營企業轉向農業無人機技術開發才有了相對快速發展。雖然國內農用植保無人機產業已經起步,但基本上還處于自由生長階段。農用植保無人機產業并未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未得到政府足夠的重視。包括無人機本身的技術、性能標準和無人機植保作業方面的標準。從地方到中央均沒有出臺無人機相關行業管理法規和行業標準。不僅如此,專門的監管法律法規和人員隊伍的建設,也處于起步階段,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植保無人機的發展與推廣。
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據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估計,包括研發、生產、運營在內,我國目前有300家至400家民用無人機企業,從業人員超過萬人,預計未來幾年還將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但行業整體普遍存在無人機技術水平低層次,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創新和研發力量弱,行業人才缺乏等現象。特別是農業植保無人機,對產品質量要求高:包括農藥負載能力,連續作業續航能力,抗腐蝕能力等,高頻起降耐受性等,對無人機的質量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產品智能化程度低
目前市場上推廣應用的無人機多數為手動和GPS輔助遙控模式,這種人工遙控操作模式,容易造成重噴、漏噴等現象,容易導致噴灑不均和造成藥害。其次,市場上無人機自駕駛系統功能單一,不能實現智能蔽障,變量施藥、故障診斷與告警等功能。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帶,田塊小,電線桿和樹木多,容易對無人機作業產生干擾,對于農業植保無人機智能操作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
鑒于上述問題,李才圣提出了以下三個建議:
一、制定無人機產業發展規劃和監管措施
由中國科協牽頭,組織發改、科技和農業部召開無人機產業政策規劃,對無人機產業發展加以疏導、建立管理規范,適度建立行業準入門檻;其次,盡快與民航管理局溝通協調,明確無人機劃分行業管理權限,分行業出臺管理政策,引導無人機產業良性發展,防止無人機管理無序導致的違法犯罪活動。
二、制定《農業植保無人機生產質量標準》和《農業植保安全操作管理規范》
隨著越來越多的無人機生產企業進入農業植保無人機領域,市場投放的無人機數量逐漸增多,但由于缺乏行業檢驗標準和檢驗依據,很多劣質產品低價格進入到市場,農民百姓買回去之后成了廢鐵和擺設,不但沒有為農民創造價值,更讓百姓對中國制造失去信心。同時,無序的管理,造成行業惡性競爭,不利于一個新興行業與產業的布局與發展。因此,建議由政府帶頭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代表參與制定《農業植保無人機相關質量標準》和《農業無人機植保安全操作規范》,促進農業無人機產業穩步推進,制定質量管理與監督法規,建立市場秩序,規范無人機安全操作,持證上崗,實施無人機網絡云臺監管與作業審批,簡化申報手續,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不當制約行業發展。
三、扶持一批創新創業企業成為行業引領及帶頭人
為更好貫徹落實國務院營造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增量,培育一批高技術含量的科技型企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區域發展核心競爭力,推動“五大規劃”實施和“十大重點產業”發展,結合國家當前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需要,建議由科協牽頭,組織相關科技部門、科研院校和創新創業企業,圍繞行業技術難題,展開技術攻關,向承擔科學技術攻關的院校與企業提供研發費用或科技金融服務支持。特別是對“無人機智能控制系統”和“無人機安全操作監管平臺”建設。構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三方合作的創新模式。由政府牽頭組織,科研機構提供技術支持,企業負責研發與落地運行,培養和扶持一批創新創業企業,成為行業的引領和帶頭人,調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人才在科技服務領域創業創新的積極性。積極利用各類人才計劃,引進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懂市場、懂管理的復合型科技服務高端人才,推動無人機產業與行業的快速高效率發展。
歡迎關注“江西天鷹兄弟”微信公眾平臺
電 話:0796-8893888
楊經理:18797961250
謝經理:13766246926
郵 編:343000
郵 箱:tyxd8893888@163.com
公司網址:www.jxtyxd.com
辦公地址:江西吉安市青原區行政中心區水務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