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蒸蒸日上的新型科技產業,無人機在農業植保領域的應用不斷刷新著規模。不過要在植保領域大有作為,不能光盯著農業補貼,也要讀懂國家政策,放眼長遠。以下為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現代高科技農業發展的指示。
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建設步伐,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整合完善建設規劃,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監管考核、統一上圖入庫。
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上達到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力爭在農業重大基礎理論、前沿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統籌協調各類農業科技資源,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和工程,重點突破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能農業、生態環保等領域關鍵技術。
加快研發高端農機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推進林業裝備現代化。大力推進“互聯網 ”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大力發展智慧氣象和農業遙感技術應用
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制定促進協同創新的人才流動政策。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權行為。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對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農技服務。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支持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創新創業。
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作用。鼓勵發展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深化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
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
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應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
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規模化經營主體增加生產性投入。
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展需要,允許將集中連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規定用于完善農田配套設施。探索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改革試點。
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完善工商資本租賃農地準入、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健全縣鄉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加強對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
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基本形成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辦好農業職業教育,將全日制農業中等職業教育納入國家資助政策范圍。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
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通過5年努力使他們基本得到培訓。加強涉農專業全日制學歷教育,支持農業院校辦好涉農專業,健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體系,定向培養職業農民。引導有志投身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技推廣人員、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加入職業農民隊伍。優化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把一部分資金用于培養職業農民。總結各地經驗,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扶持制度,相關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民傾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職業農民養老保險辦法。
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把農業保險作為支持農業的重要手段,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積極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探索開展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以及收入保險、天氣指數保險試點。支持地方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漁業保險、設施農業保險。完善森林保險制度。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聯動機制。積極探索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和農戶信用保證保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開展支農融資業務創新試點。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