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夏至剛過,天氣就“熱”力十足。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植保植檢總站,江門市農業局,新會區農林局等一眾領導和研究員協同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鄧繼忠副教授、農學院張茂新教授及深圳高科新農,來到新會區古井鎮展開了一場同樣“熱”烈非常的柑橘黃龍病統防培訓及演示。不僅吸引了當地眾多橘農觀摩,還有數十家周邊種植大戶及專業合作社參與。
談起新會柑,又稱陳皮柑,那是有一定歷史淵源的。早在明清就就已蜚聲遐邇,被列為“貢品”,年年進貢,是江門市新會區著名土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皮肉兼用,藥食同源。
但自從70年代起,柑橘黃龍病開始在廣東爆發流行,就對柑橘生長造成了極大危害,也對橘農的利益造成極大損害。黃龍病是柑橘的重要病害,木虱蟲是重要害蟲和傳播媒介。得了黃龍病的柑橘全株系統性病害, 根、樹干、枝、葉、花、果都有病原, 特別是根部, 藥劑很難達到, 尚未找到好的給藥方法和途徑, 也沒有研制出特效的農藥。所以對其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