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孵化器
截至2015年底,廣東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達399家,國家級孵化器61家,在孵企業超1.8萬家。其中,眾創空間超150家,國家級備案眾創空間共44家。目前,全省地級以上市基本實現了科技企業孵化器全覆蓋,珠三角多個地市70%區(縣)實現覆蓋。按照規劃,到2017年全省建成孵化器超過500家,在孵企業超過4萬家,累計畢業企業超過1萬家。
產業觀察
智能硬件絕非
單純硬件制造
智能硬件,興起于2012年。目前已從可穿戴設備延伸到智能電視、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越來越多的領域,形成了一個巨大市場。
廣東不僅是智能硬件第一消費大省,在設計、生產、銷售等領域也居于第一陣營,但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祁軍看來,廣東智能硬件企業還是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祁軍表示,廣東智能硬件行業發展處于初始階段,群雄逐鹿,創業企業要善于抓住與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得到長遠發展。“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是檢驗產品優劣最好的試金石。產品剛上市,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接受有一段磨合期。智能硬件企業需要在磨合期中不斷地改進優化,使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不斷提升。”
他表示,之前有一段時間,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偽需求”的智能硬件產品,造成了相關創業企業相繼倒閉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體現了智能硬件行業過熱,魚龍混雜,另一方面也提醒智能硬件制造商一定要圍繞消費者的“真”需求來研發產品。
“智能硬件,核心在智能。”易觀智庫創始人、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楊彬說,智能硬件最大的特點在于有基于后臺若干個服務器支持的云應用。其核心就是基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云應用。
在楊彬看來,有制造基礎不一定就可以做智能硬件,“這取決于有沒有互聯網化、有沒有大數據、有沒云應用的整合”。如果只是純粹的硬件制造,那就是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在競爭中很容易被淘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智能硬件產品研發不僅僅是工程師做研發,更重要是讓用戶共同體驗共同參與其中”。“怎么用互聯網手段來做研發,來推動智能制造,這是傳統制造企業需要解決的課題”。
“軟件領域是強項,廣東有機會領跑全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謝少鋒則指出,廣東發展智能硬件有自己的優勢,一是產業基礎相對較好,二是產業結構比較合理,特別是面向制造的服務業發達,服務型制造業在全國比較領先。
與此同時,智能化依靠數字化、網絡化作支撐,軟件領域是廣東的強項。以騰訊、華為為代表,廣東擁有很多在智能產品和應用等方面優勢明顯的企業,領頭的大型企業和眾多中小企業的創新環境和創新能力都較好。有助于廣東在智能硬件領域繼續領跑全國。
總指揮:莫高義 黃常開
總策劃:王更輝 王垂林 段功偉 姚燕永 郎國華
總統籌:梅志清 鄧紅輝 練學華 胡志勇 孫國英
執 行:盧 軼 牛思遠 程 鵬 黃 偉
?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