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香樂,當地的留守青年,聽聞無人機服務后,主動幫方月萍寫大字報推廣支付寶無人機服務。廖香樂曾經當過兵,也打過工,他通過租種村里閑置的40多畝田地, 一年兩季也能掙6萬多元,算算賬,跟打工差不多,于是就回到農村,還能一家老小生活在一起。在農村,人均田地少,收入微薄,勞動辛苦,是年輕人不愿意種地 的幾個主要原因。在方月萍看來,中國的“城市化”和農村的“空心化”問題,必須通過提高科技含量和收益率才能破解。
方 月萍的老公吳吉亮也在農村發展,吳吉亮本科畢業,在宜春奉新成立農村合作社。閑暇時方月萍會來到老公的辦公室幫忙,他們的目標是幫助大家把稻谷、水果按照 現代農業模式進行生產、銷售,提高農民的收入。目前已經發展了500多農戶,有5000多畝土地。他們還成立了農村困難留守兒童幫扶計劃,目前已通過網絡 成功結對幫扶了12對留守兒童。
近期,方月萍已經被當地政府提拔到新的工作崗位,剛剛走馬上任的方月萍,帶著改善人居環境的計劃,找銀行咨詢政府貸款事項。
方月萍新的崗位還在比較落后的農業地區,和往常碌碌無為的機關氣氛相比,這個35歲的年輕人的步調顯得更加有活力。
方月萍說,全國已經有超過20萬大學生村官。希望科技能讓更多年輕人回到家鄉,為農村的發展帶去一點微小而美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