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記者還真有點孤陋寡聞。上網查找到的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其實就已經有了“加強農用航空建設”的表述。隨著農用航空技術的進步,農用無人機作為高端農機裝備,逐漸成為現代農業的“新寵”。
“看,又飛起來了!”補充完農藥的無人機再次起飛,時而快速前行,時而緩緩轉彎……在工作人員的熟練操作下,無人機做完幾個“熱身動作”后“安靜”了下來,在距離地面兩三米的空中開始噴藥作業。在場的人們都仰著脖子,目不轉睛地盯著無人機。現場的南郊區農機局技術員賈建春說,植保無人機,顧名思義是用于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這個型號的無人機由飛行平臺(固定翼、單旋翼、多旋翼)、GPS飛控、噴灑機構三部分組成,通過地面遙控或GPS飛控,來實現噴灑作業。與傳統人工噴施相比,植保無人機噴藥具有效率高、節水節藥、噴灑均勻、節省勞動力等優點。
關于無人機的話匣子一打開,賈建春滿臉都是興奮。他告訴記者,為切實提高全區的農業現代化水平,2015年,區農機局選擇普天友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農用植保無人機項目試點單位,資助購買了一架13萬元的農用植保無人機。隨后,普天友合作社派出兩名技術員去廠家學習操作技術,今年農用植保無人機正式投入到田間管理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到目前,農用植保無人機已完成飛防實驗任務1000畝,其中進行玉米和葵花病蟲害防治950畝,噴灑玉米除草劑50畝。通過實驗對比,生產成本明顯降低:原來用拖拉機帶噴藥機作業每畝成本為30元,現在用無人機作業僅需20元,并且避免了對耕地和農作物的破壞,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正當賈建春和記者聊得起勁之時,一旁的種植戶也都圍攏過來。大家說,如今的農機設備越來越“高大上”,無人機十來分鐘就完成20畝的作業量,換成人工,4個人就算忙上一個小時也完不了。原先玉米發生病蟲害打藥防治難度大,現在有了無人機,玉米發生病蟲害不發愁了。種植戶們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從一張張興奮的臉上,記者看到了他們對農業高科技的充分信賴和增收致富達小康的滿滿信心!
(以上內容轉載自網絡)
禾海植保無人機
農業植保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