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總部,最忙碌可能不是技術員工,而是人事部門—幾乎每一個會議室都有應聘者前來面試,求賢若渴的大疆不滿足目前1500人的研發團隊。
夸張的說,世界上無人機廠商只有兩種,一種是大疆,另一種是其他。大疆是深圳乃至中國無人機出口的主力,占出口總額的95%以上,其銷售額從2012年的不足2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64億元,而估值也一路上漲至100億美元的關口。
然而,大疆并非就此可以高枕無憂,隨著無人機市場里的玩家越來越多,大疆的領先地位將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今年5月底,雷軍親自主持了小米無人機的發布會,吸引了過千萬的網友觀看直播,而小米無人機高配版的配置直接對標大疆精靈3,價格亦不相上下。此外,華為、騰訊等巨頭也正跑步進場,希望從無人機這個大蛋糕分一杯羹。
對于創始人汪滔來說,大疆的成功并不是因為站在風口上,而是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創造新的風口。在占據了消費級市場后,大疆開始將目光瞄準在企業級服務上。
“今年將是大疆正式進入2B市場的元年。”雖然去年10月已經發布第一款植保無人機MG-1,但是大疆創新公關總監王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今年才是大疆發力之年,而且在進入每一個細分行業前,大疆已經做好準備。“未來,大疆將繼續鞏固消費級市場的地位,然后在企業級市場大展拳腳,無人機的技術優勢是我們的核心,大疆將依托這一優勢進入各行各業。”
創造風口
2015年2月8日,這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周日。然而,一條娛樂新聞將大疆的無人機推上頭條:汪峰求婚章子怡,動用一架無人機送戒指。自此以后,大疆無人機的名聲不再僅限于航拍發燒友,而是開始走向大眾市場。
這家來自深圳的無人機巨頭正顛覆著中國制造的印象:2013年中國的無人機市場占全球份額不到4%,但2015年大疆創新已經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完成新一輪融資后,大疆創新的估值已經迫近100億美元。
幾乎每一個業內人士都會承認,大疆確實是無人機市場的霸主,尤其是消費級市場上,目前能夠與大疆扳手腕的廠商幾乎不存在。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數據,大疆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份額達到70%,其中入門級的“精靈”(Phantom)系列占據了大部分的銷量。
與其說大疆站在了風口,實際上汪滔制造了風口。在大疆誕生前,無人機的受眾范圍還僅限于航模發燒友,他們不但需要自己動手購買零部件組裝,而且價格不菲,預算大概需要一千元左右。而汪滔就是瞄準了這個機會,搶占先機,推出了面向大眾用戶的“精靈”系列多旋翼飛行器—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經由高度技術集成、到手即飛的航拍飛行器。
“為什么其他廠商沒有做成第二個大疆甚至第三個大疆?因為無人機最核心的就是技術優勢,它是一個具有較高技術門檻的產業。”王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關鍵技術領域大疆一直與行業平均水平保持著距離,同時還以加速度向前奔跑,“大疆已經直接成為航拍的代名詞了” 。
墻內開花墻外香,備受海外市場追捧的大疆為中國電子制造業重新證明。過去中國大部分的制造企業只會山寨和高仿國外的電子產品,但大疆的無人機引領了世界潮流,Frost & Sullivan分析師Michael Blades就表示:“大疆開創了非專業無人駕駛飛行器市場,現在所有人都在追趕大疆的腳步。” 深圳市無人機協會會長楊金才曾表示,“深圳已經成為全球無人機的集散地,占據了全球民用小型無人機約70%的市場份額,3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銷售額超200億元” 。
資本正在涌入這個充滿前景的市場。根據美國金融服務公司Oppenheimer今年2月發布的《無人機行業報告》顯示,2015年無人機領域的初始創業投資金額是2014年的3-4倍;艾瑞咨詢的報告則指出,2010至2015年期間,中國無人機企業的獲投資金達到19.95億元人民幣,要高于同期美國的17.75億元。
企業級元年
毫無疑問,大疆創造了航拍無人機這個巨大的風口,并帶動了中國的無人機廠商走向世界市場。在消費級市場被大疆基本壟斷后,競爭對手唯有另辟蹊徑,從植保和物流等企業級市場入手,希望實現彎道超車。例如在植保市場方面,廣州的極飛科技在去年已經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植保無人機解決方案,極飛科技不打算售賣植保無人機,而是通過售賣服務的重資產模式搶占市場份額,這比大疆足足早了一年。
今年第一季度末,大疆的植保無人機MG-1正式發售,標志著大疆正式進入企業級市場。王帆坦言,今年是大疆進軍企業級領域的元年,在消費級市場格局初定的情況下,大疆將會發力企業級市場。
“我們希望先埋頭苦干關起門來做這件事情(企業級服務),等到產品成熟再掀起蓋頭讓大家來使用。”王帆表示,外界認為大疆在細分市場的積累不足只是過慮,這些潛在的問題大疆在進軍該行業之前已經充分考慮過。“我們發現不同的行業里都有一個核心的規律,就是無人機必須先要飛得穩,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分析每一個行業的不同門檻。當外界發現大疆走出這一步的時候,其實我們這一個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了。大疆不會拿一個經營線方向來當兒戲的。”
據了解,為了打造完整的農業植保無人機生態鏈,大疆在今年推行四大措施,包括在全國建設植保示范田,并與各地植保站合作,成立統防統治專業植保隊伍;培養一萬名農業植保機專業飛手;開展“萬人植保創業”計劃,鼓勵更多有知識有抱負的年輕人投身植保工作;在銷售網絡覆蓋的地區建立100家售后服務點。
目前大疆已經有1500人的研發團隊,大約占全球員工的1/3左右,但王帆表示這遠遠不夠,“大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公司,我們在做好多事情,這些人也還不夠用。未來大疆將會繼續保持消費級市場的優勢,盡管無人機不可能像智能手機一樣人手一臺,但未來仍然有很廣闊的增長空間。而企業級市場將是我們的下一步” 。
無人機生態圈
對于大疆而言,無人機市場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有大量的競爭對手在身后追趕并不意外。眾所周知,中國的電子制造企業最擅長的不是技術創新,而是高仿和價格戰,這種情況從智能手機市場就可見一斑。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無人機研發生產企業已超過400家,無人機市場也正走向粗放和野蠻生長的時代。
雖然已經成為消費級市場的領頭羊,但大疆的霸主地位并非不可動搖,部分廠商正試圖以低價撬動市場格局,例如小米在今年6月正式推出了第一款航拍無人機,配置與大疆相似,但價格卻低25%—業內預計的“價格屠夫”已經開始敲門。
不過王帆認為,無人機市場遠未到進入紅海的時候。“在紅海的市場,它的特征就是入門門檻很低,而無人機的門檻比想像中要高一些,一旦掉下來這個機器就完了,所以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王帆表示,現在給人的感覺是大量的風險資本進入市場,好多創業團隊拿到融資,每天有都新的產品發布,這是否已經出現泡沫值得業內人士深思。
事實上,無人機市場的擴張速度遠超外界的想象,調研機構IDC預測,2016 年無人機銷量預計達到39萬臺,到 2019年銷量將突破300 萬臺。在大疆之外,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廠商走向細分領域,同時也有廠商希望通過開源的方式贏得市場份額,例如來自美國的3D Robotics就一度被視為是大疆的勁敵。3DRobotics的創始人Chris Anderson評價大疆說:“他們就像無人機的蘋果iOS,而我們就像Google Android。”
“有人將大疆比喻為蘋果,我認為這里有幾層含義。首先是大疆跟蘋果相似,在追求品味和美的方式上是一致的;其次是從生態系統上來說,大疆和蘋果都是比較封閉的系統,但這是確保用戶體驗和安全性的必然錯措施;最后給予第三方開發者開放的空間,大疆搭建起軟件和硬件平臺,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發揮創造力。”王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大疆從2014年開始開放SDK(軟件開發工具),同時也允許第三方研究發明的設備加載在大疆的無人機上。
基于SDK,行業客戶可以開發更加適合本行業的產品,最大程度上挖掘無人機的潛力。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大疆將打造出類似蘋果和安卓一樣的生態圈,汪滔則通過制定這個行業的游戲規則而成為下一個喬布斯,盡管他本人坦言不佩服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我很欣賞史蒂夫·喬布斯的一些想法,但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讓我真正佩服的。你所要做的就是比別人更聰明—這就需要你與大眾保持距離。如果你能創造出這種距離,意味著你就成功了。”汪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