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最終是重現一遍人類思考的過程。作為一個人工制造的機器,終極形態的AI將擁有與我們相同的智力水平:學習,推理,使用語言,構想原始創意。 然而只是擁有學習能力的AI就已經快速的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了。亞馬遜利用AI技術向消費者們推薦產品,Netflix用它推薦電影。Facebook和 Twitter用它選擇推送的內容。Siri,GoogleNow,Cortana還有最近的AmazonEcho都在運用AI技術向客戶提供語音控制服 務。
語音識別是目前人工智能中落地較早,目前投入及研發的核心領域之一。基于人工智能,各個廠商可發揮的空間很大,不一樣的應用及方向才是真正有趣的地 方。2016年,AI助理的發展或許會超越智能手機的發展。人工智能是一塊有待探索與開發的市場,這塊市場擁有多種可能性。
可穿戴產品
智能手表、健康監測手環、相機、GPS定位設備及心率監測設備進入主流市場還需多久?盡管萬眾矚目的GoogleGlass及AppleWatch的 發布已經俘獲了消費者的想象力,但只有少數消費者接納了這些設備。中國可穿戴市場2016年銷量預計達3160萬臺,環比2015年上漲32%,但其中以 價格較低的手環產品占據市場的大多數,整體市場銷量持續上升的同時增速減緩,市場經過了2015年跳躍式發展后開始進入一個更趨理性的階段。
如果可穿戴產品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我們認為有以下四點需要注意:
1.與物聯網的融合
把可穿戴設備和現有的個人科技生態相融合將會成為擴大市場的基礎性舉措。隨著消費者與智能家居、智能汽車間的聯結不斷被建立,這種融合將會變得更加重要,消費者將會利用智能穿戴設備來操控家居及汽車,正如同智能手機所做的一樣。
2.設計和材質
外形設計已經成為可穿戴產品跟上時代潮流的一大絆腳石。一些時尚品牌在看準這一商機的同時也意識到它們在可穿戴設備的研發中缺乏技術沉淀,于是這些品 牌都選擇與技術廠商進行合作。例如,高端手表廠商Fossil和TAGHeuer都與英特爾、谷歌這類企業合作來開發智能設備。穿戴設備在外觀上的下一發 展方向便是量身定制的服飾和醫療設備。新一代的可穿戴產品一定需要融合電子科技以及傳統穿戴類產品時尚的外觀。
3.精準有效的信息收集
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解讀能力是可穿戴廠商正在解決的另一大問題。隨著傳感技術的提高,可穿戴設備輸出的數據會更加可靠、準確。這些信息會越來越多地被儲存到云端并借由云端主動為消費者提供相關性強且可控訴的信息。
4.引人注目的新案例
我們認為特色鮮明的產品會逐漸與消費者建立特有聯系,例如,心律可以代替手寫密碼打開車門或調節室內溫度。通過這種方式,市面上大量設備與每個消費者自身特點的結合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