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同時帶來的是糧食生產的壓力,糧食產量需要至少增加一倍才能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由于農民在農業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夠,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的板結;同時,受種植習慣的影響,部分農民認為施肥要“徹底”,加拌高殘留農藥以殺死地下害蟲,這也導致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居高不下。土地肥力下降、鹽漬化面積擴大、城市化推進占用耕地,各種原因導致耕地面積大量減少。
在增加農耕土地面積并不是理想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如何實現糧食高產呢?
▲《未來的田野》
堪薩斯州立大學農學系主任Gary Pierzynski 博士認為增加耕地,可能會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上升,將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在國外的精準農業體系中,無人機技術已經是較為成熟的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手段。例如,有農場主選擇使用大疆經緯M100,飛到農田區域代替人工下田查看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以及土壤的狀況。

通過技術手段對無人機獲取的實時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最佳的施氮方案,以達到既減少化肥使用量,又提高糧食產量的雙贏目的,對于農民而言,還節省了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