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大家紛紛以為無人機領域將迎來列強血拼局面的時候,大家卻突然發現這一次似乎劇情沒有按照原本的想象發展,原本的霸主大疆仍然憑借強勢的產品和扎實的技術功底將無人機市場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而看起來眾多廠家似乎現在有一些后勁不足。
被質疑是騙局的Zano
Zano在眾籌平臺KickStarter發布了產品的宣傳視頻,這款可捧在手掌的無人機具備自動跟隨,手拋起飛,自動拍攝等亮點功能,直擊用戶心頭好。Torquing集團短時間內就籌集超過340萬美元和上萬名用戶的支持,成為KickStarter上的年度熱門項目。
但項目進展一直被謹慎的公開,甚至是距離發貨期限不到2個月了,Arstechnica的記者去拜訪Zano時發現公司只有12架Zano,且都不能飛,考慮到背后的技術難度,當時很多人就很懷疑Zano是否能夠按時交貨。時間最終證實了質疑,即使產品性能遠未達到宣傳效果,最后也只發出了600架,15000多臺訂單的大部分還沒交貨,這個KickStarter最火熱的項目最后以倒閉收場。
3DR,從開源飛控到航拍無人機的興衰史
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創辦的3DRobotics以軟件開源的形式吸引了眾多高校學生和愛好者加入APM開源飛控項目,這一想法也逐步實現了安德森希望通過飛控源碼開放的形式來影響無人機行業,但賺取硬件成本的收入方式實在無法和消費級航拍無人機帶來的巨大市場相比,于是3DRobotics也走向了航拍一體機的產業方向。
2015年2月,由高通風險投資(QualcommVentures)領投,FoundryGroup、Mayfield、O‘ReillyAlphaTechVentures、SheaVentures、TrueVentures跟投對3DRobotics進行了C輪融資5000萬美元,這輪融資無疑給3DR開發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的計劃注入充足的現金流。SOLO航拍無人機于2015年4月在美國的NAB展會上正式發布,無需操作既能輕松拍攝的宣傳,無疑是當時最期待的消費級航拍無人機之一。
發布后3個多月,然而3DRSOLO仍未正式發貨,盡管官方網頁和不同渠道的宣傳視頻已經鋪天滿地,訂購了的消費者不斷抱怨未能得到到貨通知。雖然最后SOLO能夠正常出貨,但產品實際的效果和宣傳時的差距甚遠,而且由于市場占有率很低,配件、售后等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因此市場態度冷淡,產品銷售陷入了困境。
2016年,C輪融資后的1年零2個月,3DRobotics宣布關閉了由CROColinGuinn負責的奧斯汀的分部,關閉了圣迭戈的設施,包括庫房、研發以及客服部門的電話,解雇了Ardupilot相關的絕大多數成員,宣布在剩下唯一的加州伯克利中心進行裁員與重建并且3DR的聯合創始人JordiMunoz從企業離職。3DRobotics,這個資本市場高度青睞的無人機廠商逐漸走向了衰落。

而其他的廠家,億航似乎已經徹底遠離了新聞媒體,此前的載人無人機項目也再無進展;零度在和雷柏度過蜜月期之后也似乎因為銷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之后疑似產生了一些分歧;Lily為代表的一系列眾籌無人機如今幾乎都銷聲匿跡,面臨的是消費者退款、信譽盡失、資本一去無回的局面。究竟無人機是一個什么樣的行業,竟然讓如此多的資本,如此多的廠家未能做到預期呢?
筆者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無人機行業技術門檻相對較高
大家知道無人機在飛行中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并且包含大量看似簡單卻難以克服的空氣動力學難題(包括高度、氣壓、海拔等等都有關系);安全性問題;遙控器與飛機通信問題;圖像傳輸問題;智能視覺識別問題;等等問題都是需要大量的核心技術積累,更遑論需要將諸如以上的問題統統完美的捏合到一個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無人機里面,沒有身后的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只有資本是玩不轉無人機領域的。
2.無人機行業的服務屬性
無人機行業的服務屬性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由于本身無人機行業屬于相對高技術壁壘的行業,而且又是飛行類產品,一旦有操作失誤就將炸機,而由之帶來的服務問題也將極大影響用戶體驗。眾所周知,此前幾年大疆做為行業的領頭羊也被大家吐槽不少,而如今售后服務靠著一路血淚慢慢殺出自己的一片天,終于得到用戶的正面反饋。這其中做為行業技術積累最多,行業資源最強者尚且如此,更不用提其他品牌廠家,無人機不是有資本護航就可以一路橫行的行業,需要真真正正踏踏實實將服務做好,并適當反饋回產品前端優化,從而形成完美閉環。看似簡單的道理卻需要每一個廠家技術、理念、人員多維度配合才可以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