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第12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結果揭曉,記者周巍拍攝的反映天津港爆炸現場的《焦土悲傷》獲災難與疾病類新聞單幅金獎——這張照片使用無人駕駛航拍器拍攝。2015年“8?12”天津港重大危化品爆炸事故,讓無人駕駛航拍器有了一次高調亮相的機會,國際主流報紙頭版首次大規模地使用無人駕駛航拍器所拍攝的災情新聞圖片。
多維的視角、易上手的操控、與相機等同的便攜性,再加上親民的價格,無人駕駛航拍器近年飛速增長。它的躥紅,可以說是從2015年開始。產品和技術的成熟、航拍文化的發酵、在公眾傳媒的應用等等,都是其躥紅的因素。
航拍的優點
與傳統的新聞影像采集相比,無人機航拍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首先,新鮮的航拍審美,異于平常的視覺感受。無人機可以到人無法到達的位置和角度,給予“第一眼”的首發體驗。其次,它突破了空間和角度的限制,可以全視角地完美還原現場。從上千米的高空大全景到幾米內的近景,無人機都可以拍攝。有了無人機,“現場感”的獲得不再需要記者身在第一現場,免去了高風險的顧慮。再者,它速度快,機動靈活、適應性強。無人機移動速度以秒計,可以旋轉俯沖,也可以懸停拍攝,無論地形環境多么惡劣,它都可以輕松飛越,迅速甚至實時地完成多媒體新聞采集。最后,因為其靈活流暢的運動方向,無人機航拍還可以實現大型搖臂、地面滑軌、飛貓索道攝像系統等多種大型設備的功能,特別在視頻小景別鏡頭拍攝中可以達到很理想的前后景關系鏡頭調度。
無人機航拍能夠獲取更獨特的視角,更全面、動感的畫面和視頻,它的展現形式不僅創新了新聞表達,還省時省力高效,可以充分滿足受眾對新聞場景即視感的渴望。
廣泛應用
航拍應用于新聞產品是新生事物,沒有多少經驗可借鑒,更多的是靠摸索與實踐。廈門日報社超前布局、嘗試種種不可能,堅定地走出了一條航拍器航拍在各類新聞報道和品牌營銷中全面應用路子。目前,以多維、全新的視角采集新聞影像,為受眾提供即時、真實、獨家的“高附加值”多媒體內容,已成為廈門日報日常新聞報道的新常態。
應用于大型新聞策劃,航拍城市風光。航拍器適宜表現宏大壯闊的場面,最直接的應用,就是拍攝城市風光與城市面貌。
應用于民生服務新聞,制作實景地圖。圖表類制作,已在新聞報道中得到廣泛應用。利用航拍器航拍素材,后期制作出實景示意圖,是一種新嘗試。
應用于經濟類新聞,體現工程動態。重點工程,尤其是基建類,因建設規模大、占地范圍廣,也特別適合空中取景。
應用于突發新聞,采集一手素材。在災難事件和突發事件現場,某些有毒有害環境,甚至一些惡意阻撓采訪的社會新聞現場,航拍器都可以沖破阻撓,大顯神勇,既采集到影像、收集到一手素材,同時又能避免記者以身涉險。
應用于體育類新聞,體現人氣與特色。航拍器可以拍人數眾多、人氣爆棚的體育賽事,如2015年12月12日國際馬拉松配套賽半程、10公里健康跑約3萬人同步開跑的場景,有時應用于人數少的特色項目,也可以因角度變化呈現迥異的效果,收獲驚喜。
應用于人物類拍攝,拍出創意合影。團隊合影排排站,太呆板沒創意?航抓器帶來一種新的創意合影方式。
應用于品牌營銷,發掘潛力,擴大影響力。航拍器正在改變新聞的生產方式,是一個有關注有概念的新生事物,如何發掘它的潛力,擴大新聞品牌的影響力值得深思。
監管的憂慮
5月25日小米無人駕駛航拍器新品發布直播出現疑似“炸機”,再度引發人們對于航拍器安全問題的擔憂。迅速普及的無人駕駛航拍器熱潮,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對監管、安全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戰。
法律法規滯后,監管模糊。民用無人機的管理規范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空白,適應國際民航組織標準草擬的過渡期,多個國家推出了臨時性管理規定。目前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擁有無人機駕駛人員資質管理權,根據其公開的《2015中國無人機報告》,截至2015年11月1日,僅有1250人取得了駕駛無人機的資質,而這和幾十萬的無人機保有量相比,顯然杯水車薪。可以判斷,大部分的小型中型無人駕駛航拍器,處于違規“黑飛”狀態。
侵權闖禁失控,安全堪憂。人們對航拍器被濫用來實施追蹤、騷擾和非法監視的憂慮與日俱增。自家院子上空盤旋、窗口外懸停的航拍器,是不是在窺探你?在媒體激烈競爭的形勢下,也不排除一些無職業道德、無社會公德的“狗仔”記者會使用航拍器侵入私人領域偷拍明星私人生活。航拍器侵犯個人隱私權的案例越來越多。
此外,航拍器占用航道、飛入禁區的消息也屢屢見報。4月14日,北京某航空科技公司負責人便因“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刑罰,成為國內無人機“肇事”的標本事件。
無人駕駛航拍器應用于新聞產品,新聞采集進入“飛行模式”,是一項變革性的創新,它為新聞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科技的發展,航拍器的更新換代,這場“機”遇的邂逅,必將為媒體拓展出更多新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 廈門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