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視頻中,徐穎還澄清了“北斗系統被清華女生破解送給美國”的謠言。她用戲謔的語氣調侃:“如果想破解軍碼系統,我們可能建議一些更簡單的方式,那就是造時空穿越機穿越回到北斗軍碼設計的時候,在旁邊偷聽好了。”
徐穎的演講整體上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而且她還引用了一些網絡流行語。為了表示衛星導航系統頻率資源的稀缺,她說,“頻率資源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為了體現安裝“北斗”系統后我國的精確打擊能力,她說“由上千米變到幾十米這樣一個量級范圍,連小動物也被嚇壞了”;為了說明自己工作的忙碌程度,她說“作為一個北斗科研工作者,我想我和大家友誼的小船已經翻得連木頭都沒有了”。
隨著視頻走紅,徐穎備受網友關注,相關視頻和新聞下方,動輒評論數千、點贊上萬。《人民日報》亦發文指出“科普需要更多‘ 徐穎’”,“希望有更多科學家們,不妨都學學徐穎,在追求高精尖科技的同時,也注意用通俗語言與公眾分享”。
近日,徐穎接受記者專訪,分享了她的成長、工作和生活經歷。

父母管教不嚴 高考考得“很不好”
徐穎并不認為她是學霸,“我的成績并不拔尖,一般在班里也就10名左右。”
1983年,徐穎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縣城。從小父母就忙,對她的管教也不嚴,偶爾關心的也是她的成績。作為獨生子女,徐穎并未放任自流,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以后就一個人安靜地看書。
小時候,徐穎也沒想過長大了就非要做什么。雖然作文里也曾寫過“長大了要當科學家”之類的話,但只是因為“不這樣寫老師那里過不了”。
這樣的狀況持續到了高考。徐穎高考考得“很不好”,好在父母并沒有給她太大壓力。
徐穎還是決定去上學。“考不好不代表一輩子過不好,日子還長著呢,人生也許還會有其他選擇。”談及當時的決定,徐穎如是說。

1999年,16歲的徐穎來到北京信息工程學院(現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書。2003年本科畢業后,又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的碩博連讀繼續深造。
2006年起,在導師指引下,徐穎開始接觸“北斗二代”一期工程;2009年博士畢業后,順理成章進入中科院工作,繼續從事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研究。
在進入中科院六年后,2015年,徐穎被聘任為博士生導師、研究員,成為中科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不過,“目前還沒有帶學生”,徐穎說。

北斗的通信功能好在哪呢?如果帶北斗的你和帶GPS的小伙伴一起流落孤島,差距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