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為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院長
本文摘自《測繪地理信息藍皮書》之《新常態下的測繪地理信息研究報告(2015)》
北京市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思路
(一)積極謀劃
2015年初,北京院向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匯報了將北京納入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的設想與思路。北京院在年初制定的院《2015年工作要點》提出:密切關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的新思路,主動研究符合北京地方特點的新型基礎測繪體系的具體內容、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北京院組織相關專家、技術骨干成立了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研究工作組,院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多次去基礎測繪實施部門和作業現場調研,探討十三五基礎測繪的發展戰略。在2015年6月院第二屆科技周活動中,組織開展了新型基礎測繪專家論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北京市規劃委、市勘設測管辦、區縣規劃分局和市測繪院相關領導和專家參加,從管理、需求和實施等不同層面出發,各抒己見,通過研討,對新型基礎測繪的認識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在院十三五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將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內容納入規劃,成為今后一段時期院的重點任務。
(二)明確重點
隨著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理念的初步轉變,“重生產,輕應用”的傳統理念也逐步被打破,基礎測繪需要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出發,基礎測繪更多的面向首都規劃,面向城市管理,為城市改革與發展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保障。我們認為北京市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未來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推進:
一是加快基礎測繪標準體系的建設。根據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對測繪地理信息要素的需求,劃分重要要素和一般要素,探索分批要素更新模式,對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用戶需求量大、現勢性要求高的要素開啟綠色通道,進行快速更新;對其他要素按更新周期進行更新,以實現基礎測繪成果有側重的、高效的、快速的更新,提高數據現勢性。
二是進一步完善測繪基準體系。研究建立京津冀區域性似大地水準面整體模型;監測北京市重點沉降區,形成天、地一體化的地面沉降監測體系;根據需要加密連續運行基準站網;建立京津冀CORS資源共享機制,擴大系統的覆蓋范圍;開展系統升級改造,實現四星兼容的多系統聯合定位。
三是進一步擴大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覆蓋范圍。逐步擴大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圖的覆蓋范圍,努力實現1:500比例尺地形圖從四環范圍擴大到中心城,并繼續推進其在郊區新城的覆蓋。
四是進一步縮短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更新周期。強化城市中等比例尺地形圖在規劃、建設、管理、應急等各領域的公益性、基礎性作用,努力實現1:2000比例尺地形圖平原區按年度更新。進一步縮短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圖更新周期,推進“0-1-1-4”周期更新,即努力實現對四環內1:500比例尺地形圖采用實時更新。
五是拓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類型和應用領域,豐富和拓展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要素類型,嘗試將三維精細建模、地下管線測繪等新型產品,納入到基礎測繪成果體系中,實現成果的地上地下覆蓋、二維三維同步,制作涉密版、政務版和公眾版三種版本的電子地形圖并定期更新,不斷滿足各行業對基礎測繪的各類需求。拓展應用領域,在服務各級政府管理和決策之外,加強市場化應用拓展,開發服務公眾需求的產品。
六是加強科技支撐和質量管理。通過科技進步,建立基礎測繪快速更新體系,搭建基礎測繪信息應用平臺,提高數據的獲取、處理、管理和服務能力,實現基礎測繪生產效率、生產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建立基于規劃數據的變化發現和要素快速更新機制。加強院層面的統籌管理和生產作業上下游環節質檢的溝通協調,保障基礎測繪成果質量。
七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基礎測繪投入機制。不斷加強基礎測繪市區兩級財政投入的機制,在妥善處理數據保密的前提下,探索通過市場化方式拓展1:500大比例尺基礎測繪資金投入渠道。
過去二十年里,北京市基礎測繪工作起步早、投入多、作用大,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和數據,在全國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新型基礎測繪的提出是推動我們行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也是北京基礎測繪跨越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隨著新型基礎測繪分別納入《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北京市“十三五”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規劃》,基礎測繪將從重視測繪生產向重視保障服務轉變,其能力必將實現質的飛躍,并在京津冀一體化、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等北京市重點工作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到2020年,北京市力爭建成“產品升級、更新加快、技術先進、服務多元”的新型基礎測繪服務體系,并積極爭取這一項目能夠成為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的示范。
更多信息請瀏覽測繪發展研究中心門戶網站(http://fazhan.sbsm.gov.cn/),謝謝!
新浪微博ID:測繪地信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