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達舉了一個相關的例子:智能手機。當時讓智能手機能夠迅速覆蓋全球并不僅僅是通信技術的大發展,而更是因為智能手機能的內容創造。智能手機配置了高像素相機,并且能夠快速輸入輸出文字,因此很容易把每個人所需要的自媒體內容創造出來。而目前的無人機,包括下一代產品都能夠直接聯通互聯網,通過搭載的相機和專業的設備,就可以直接創造和輸出內容。陳思達說,在未來,無人機應該是產生互聯網傳播內容的制造端口,而且是空中端口。
為什么說這個行業目前還不夠火呢?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目前所有的無人機公司都處在制造硬件的層次。馬達、電子調速器、飛行控制系統,包括里面的機身、機架,所有的東西在某寶上也都能買到,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動手能力稍微強一點的,實自己就能拼出一個來。
但是問題是:到現在為止大部分無人機公司,都是專注在硬件的設計上,還沒有達到可以制造內容并輸出的思考階段。和智能手機行業同理,最開始大家琢磨的全是硬件,而今天的手機行業已經完全是軟件行業了,無人機若想長久發展,勢必也會走上內容創造這條路。

這個市場開發了嗎?這個市場真的火了嗎?
要想打開市場,還必須明確消費主體。陳思達認為,無人機行業最大的發展未來一定是B2C方面。其實,無人機爆紅背后實質是娛樂功能和航拍功能的發現,普通大眾的興趣的也集中在這兩項功能上,而價格則是打開大眾市場最后一道閥門。
每一個時代都有人會打開閘門,福特的T型車、佳能的打印機、雷軍的小米,“我們公司家用無人機首先別管什么樣,第一線把價格降下來,讓每個人用得起。因為價格降下來以后,大家玩兒的受眾就廣了,然后我們再把無人機做成內容輸出的載體和端口。”面對未來,陳思達很有信心,因為他不承認媒體描述的火,是因為他更愿意親自點燃這場未來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