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寶說,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種無人機大概有數萬架,從業人員大概也有數萬人,但取得執照的僅數千人。無人機大多都處于沒有監管的“黑飛”狀態:“飛行員”沒有資格證,起飛之前沒有向相關部門征得飛行許可,也沒有在指定空域飛行。
“黑飛”無人機埋下安全隱患。美國巴德學院今年公布一組檢測數據,使得無人機飛行安全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這組數據顯示,自2013年12月17日至 2015年9月12日期間無人機和遙控飛機與民航共發生了327起危險接近事件,其中28次導致航班為了避免與無人機相撞而改變航線。這其中,有數次都發 生在中國。
“截至目前,世界務國都尚在摸索無人機監管機制和手段。”柯玉寶說,無人機行業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行業標準和監管規范有待完善。《輕小型無人機運行 (試行)規定》剛出臺,這是我國首部無人機“交通法規”。該規定有望解決當前無人機漫天亂飛無人管的現狀。首先是駕駛員要“持證上崗”,跟汽車駕照一樣, 無人機的駕駛人也要擁有“駕照”。 其次是飛行操作“云管控”。所有無人機在飛行前必須介入遠程駕駛航空器系統,接入該系統的民用無人機會將無人機飛行數據實時上傳。而未介入該系統的,就屬 于“黑飛”,屬于違規。“這就相當于你買了個手機,必須加入移動或聯通的運營商網絡。”第三是飛行空域有了明確劃分,無人機將禁止進入限制區域。
“無人機的規范管理勢在必行。”柯玉寶稱,目前,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推出“U cloud”監管正在試運行。無人機飛行時的航跡、高度、速度、位置、航向等都會被實時納入云數據庫,而這些數據,可以定位到無人機的“一舉一動”。(記 者 何泳 實習生 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