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人機監管困局 如何平衡安全隱患與產業發展)
除了普通民眾,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正在探索使用無人機完成各種工作任務,消費市場無人機的銷量隨之迅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在快速崛起的產業背后,無人機流行帶來的安全問題也在迅速發酵。
無人機是近兩年科技產業最火熱的領域之一。技術的快速進步讓無人機的使用門檻大大降低,同時價格也迅速下降到了普通家庭都可以承受的水平。
小編記得第一次看見這種東西是印度電影《三個白癡》
除了普通民眾,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正在探索使用無人機完成各種工作任務,消費市場無人機的銷量隨之迅速增長。一些調研機構預計未來五年中全球無人機市場將增長到上千億美元的規模,在IT產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與此同時,在快速崛起的產業背后,無人機流行帶來的安全問題也在迅速發酵,從南京無人機撞上電線掉進地鐵軌道,到深圳無人機高空墜落砸壞停在路邊的汽車,從成都雙流機場無人機阻礙航班停航,到臺灣景區無人機砸傷人,無人機引發的安全隱患引起了包括空管部門等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注意。
一邊是產業快速發展,另一邊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無人機到底應該如何管理?
無人機熱潮背后:低門檻帶來高風險
無人機安全問題的產生,與無人機本身的技術特點密切相關,由于無人機的購買、使用門檻較低,飛行速度、范圍卻相對較大,這種矛盾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
墜落傷人、損壞財物——現在流行的多軸螺旋槳無人機的抗干擾性能、抗強風能力都不夠強大,實際使用中出現“炸機”,也就是意外墜落的概率是較大的。重達10千克以上的無人機從上百米空中墜落,一旦砸到行人或財物會造成很大損失。而且無人機的操作員大都未經系統培訓,新手因操作失誤造成“炸機”的情況相當普遍。
侵犯隱私、竊取情報——無人機體積較小、飛行時聲音不大,且移動速度較快,飛行高度可達數百米,配合機載高清攝像頭可以輕易實現隱私窺探乃至情報收集的用途。相比之下,敏感單位對無人機的反制措施往往成本較高、執行起來也相對困難。
飛行器發生空中撞擊后果是極其嚴重的,這是一張民用飛機撞鳥后的照片,血肉之軀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是鐵頭鐵腦的無人機了
干擾民航飛行——過去幾年中,全球各地都出現過民用無人機侵入機場空域干擾飛機起降的事件,其中一些事件差點就造成了嚴重的空難事故。無人機對民航業的威脅正在快速上升,如果不采取對應措施很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
被恐怖分子利用——對于恐怖分子而言,無人機是一種很好的工具。無論是用于襲擊前的環境偵察還是直接攜帶武器發起攻擊,無人機都能幫助恐怖分子更容易地實現目標,并在襲擊后快速脫身。
可以看到,如果不加強對無人機的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的監管,以上問題將會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被迅速放大,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安全威脅。為了讓行業健康發展、盡可能減小其負面影響,社會需要推出行之有效的監管政策。
無人機監管困局:如何在保障安全與發展產業中取得平衡?
鑒于民用無人機的諸多安全問題,美國航空管理局(FAA)從去年開始制定一項嚴格的管理政策,以將無人機的安全隱患控制在最小程度。
在這項政策中,FAA規定民用無人機必須向政府注冊,操作員也需要獲得一項執照;消費娛樂用途的無人機飛行時必須避開人群和工業、商業設施,而商用無人機在人群上空飛行時需要有安全保障;無人機未經申請前只能在白天使用,高度限制在約120米以下,且全程都要在操作員視線范圍之內飛行;無人機的重量需在約25千克以內,等等。
不過,這項政策的草案從公布開始就遭到廣泛批評,批評意見主要認為政策過于嚴格,大大限制了無人機的使用場景,提高了入門門檻并沒有考慮到技術進步的前景。
例如,采用新技術的無人機可以自主跟隨用戶飛行,無需手動操作并自動避開前進路線中的障礙物,但在FAA看來這種無人機根本就不能上市銷售;城市中能夠允許無人機飛行的空域過于狹窄,有些地區干脆就是完全的“無人機禁飛區”,幾乎斷送了這些區域進行無人機商業應用的可能性。
除了政策條款考慮不周全,這項嚴格的政策也沒有足夠的措施來保證其能被有效執行。
即使在美國,無人機未經許可“亂飛”的現象也是司空見慣。監管部門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監視所有的低空空域,往往只能在出現事故后才去亡羊補牢。沒有有效的執行手段,再嚴格的管理政策也不過是一紙空文。
不得不說,無人機的監管正在面臨嚴峻的現實挑戰:政策放松,安全隱患就會增加;政策收緊,產業發展又會受限。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成為擺在各國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有效監管民用無人機,需要政策和技術雙管齊下
那么,無人機的監管真的成了一項無解的難題嗎?有什么辦法既能最大程度消除民用無人機的諸多安全威脅,又能讓產業保持良性發展的勢頭呢?
單從政策角度考慮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夠的?,F代民用無人機是先進技術的結晶,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自然也離不開現代科技的幫助。其實,只要充分利用相應的技術條件,無人機的監管難度自然會大大下降。
第一,由于無人機都是由芯片進行控制,這就給強制注冊政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相關部門可以要求所有銷售的無人機都自帶注冊激活功能,開機使用前必須向官方登記操作員身份信息。這一過程類似于智能手機的激活操作,實現起來很容易,也不會給生產廠家帶來過多的負擔。
無人機的大腦——控制芯片
第二,現在主流的無人機基本都自帶導航控制系統,甚至可以在指定的空域中自主飛行。官方可以發布統一的允許無人機飛行的空域地理信息數據庫,并要求無人機廠商在導航系統中集成自動更新數據的功能。一旦無人機飛到禁飛區邊緣,系統就自動強制飛行器轉向離開,這樣就可以避免操作員有意無意使無人機入侵禁飛區的情況了。
第三,商用無人機應該被要求集成實時的飛行軌跡上傳功能,隨時向監管部門報告自己的飛行位置和狀態。這樣即便城市中有很多無人機執行商業任務,管理者也能清楚地了解它們的即時情況,一旦出現突發事件也可以快速反應。
第四,無人機的“炸機”事故是難以避免的,但監管部門可以強制要求廠商或操作員為無人機購買第三方責任險,以在出現人員財產損失時補償受害者。
第五,無人機操作員的培訓和認證可以完全遠程化,全程通過網絡實施。未來使用無人機的個人會越來越多,培訓、認證手續過于復雜并無必要。
除了以上五點技術措施,更進一步,未來無人機監管部門還可以成立大數據中心,像民航空管部門一樣監控城市上空各種無人機的一舉一動。發現有異常情況時監管中心可以直接命令特定區域的無人機自動降落在指定位置,或者向操作員發出管理警報。
可以看到,在相關技術的幫助下,民用無人機完全可以做到安全和效率兼得,同時將管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當前階段無人機的監管困局只是暫時的障礙,在技術的進步和管理部門的努力下,這一障礙終將被克服。
他山之石:美國的無人機監管措施和經驗
1、美國航管局(FAA)最新政策中對無人機的管理要點
55英磅(25kg)重量以下的無人機必須在FAA進行網絡注冊,注冊時需提供操作員住址;注冊后FAA會通過電子郵件寄送唯一編號,操作員需將編號粘貼在無人機上,并保留該份電郵備查;被發現沒有注冊就執飛無人機的操作員最高面臨3年監禁、25萬美元罰金。
無人機操作員需通過一項知識測試以獲取無人機飛行執照。操作員需年滿17歲,執照每2年更新一次。
通常情況下無人機只能在白天飛行,飛行全程都要在操作員視線范圍之內。
無人機飛行速度不得高于100英里每小時(160千米每小時),高度不得超過400英尺(122米)。飛行時能見度需超過3英里(4.8千米)。
無人機不得在機場周圍5英里(8千米)范圍內飛行。
操作員可通過一款FAA官方發布的應用查詢允許無人機飛行的區域。
0.55英磅(250g)重量以下的無人機只要保證事故率低于1%即可自由使用,不受以上規則限制。
在美國要想不被管,除非你玩的是像這樣的無人機,還得是在保證事故率的情況下
2、通過技術手段監測無人機飛行狀態的措施
初級措施:簡單的注冊-抽查政策。仿照FAA的標準要求無人機操作員統一向管理部門注冊并獲得編號,自行將編號粘貼在無人機上備查。
優點:政策簡單,用于注冊的信息系統建設容易、成本低廉。
缺點:實際執行效果難以保證,且基本無法避免違規的飛行操作。
高級措施:要求所有銷售的無人機在控制芯片中集成唯一電子編號,并記錄飛行時的全程飛行數據(包括路線、速度、高度等資料);生產廠商需在控制器內限制無人機的飛行速度、高度;廠商需為管理部門提供讀取無人機歷史飛行數據的接口,歷史飛行數據需設置為只讀模式,不能被操作員自行刪除。
優點:一旦發生事故,管理部門可以從無人機歷史飛行數據中獲取相應證據。
缺點:只能在事故或違規飛行操作發生后進行管理,難以對違規現象即時糾正。
定時聯網措施:要求所有銷售的無人機在控制芯片內集成聯網功能,每隔一定時間(例如48小時,或者在每次飛行前)與管理部門的網絡服務器連接,下載最新的允許飛行區域地圖數據并上傳歷史飛行數據。超過時限未連接的,無人機控制芯片拒絕飛行操作。根據聯網獲取的地圖數據,無人機控制芯片在自身進入禁飛區域時自動規避或返航。
優點: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統一發布的地圖數據控制絕大多數的無人機飛行范圍,并杜絕大多數的違規操作。
缺點:管理部門需投資建設整套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向所管理的無人機發布最新的地圖數據并收集所有無人機的飛行數據。設施建立成本較高,且維護工作較為復雜。
全程聯網措施:要求所有無人機在飛行中全程保持網絡連接,隨時將自身飛行狀態報告給管理部門的網絡服務器。出現突發情況時,管理部門可通過網絡直接命令所有無人機降落/返航。
優點:管理部門可最大程度實現對所有無人機的有效監管,隨時掌握所有無人機的狀態,根據需要臨時劃分禁飛區并立刻使禁飛區內的無人機離開空域;出現事故時,管理部門可以立刻定位事故位置、機型和操作員。管理部門可以對不同的無人機實行分級權限管理,按照需要給特定無人機臨時飛行權限,或者臨時取消特定無人機的飛行資格等。
缺點:管理部門需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復雜的網絡系統實現對無人機的實時監控,并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以使無人機生產廠商接入這一系統;為了使無人機隨時聯入網絡,電信企業需要為無人機提供專用的無線通信通道以避免網絡中斷的狀況;一旦發生大規模的網絡故障,所有的無人機都無法起飛。
3. 關于無人機飛行區域的劃分建議
市區內的無人機飛行區域可制定類似地面道路網絡的航道路線,使無人機在統一的航道內飛行,避開人員密集區域或者敏感單位。
郊外的無人機飛行區域控制可以采用劃分禁飛區的方式,在禁飛區之外的區域無人機可以自主選擇航道路線。
由于技術進步,無人機已可實現自主飛行、夜間飛行,可以允許特定商業企業在一定情況下進行夜航操作和無人機自動飛行試驗。惡劣氣象條件(大風、雨雪冰雹、霧霾)時不允許任何無人機飛行以保證安全。
如果實現全程聯網的監管系統,可以對不同區域內的無人機實行不同的飛行速度、高度限制標準。例如市區內飛行的速度標準應比郊外的標準更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