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測繪地理信息藍皮書》之《新常態下的測繪地理信息研究報告(2015)》
北京市基礎測繪的發展歷程
(一)發展階段與特點
北京市作為全國首善之區,全市國土面積范圍達16400平方千米,全市基礎測繪開展較早,目前已近二十年。北京市基礎測繪工作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1997年-2002年。這一階段是本市基礎測繪的初始期,基礎測繪任務被正式列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由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作為測繪責任主體負責實施首輪測繪,初步確定了基本比例尺和相應的測繪范圍,1:500、1:2000和1:10000比例尺地形圖分別覆蓋四環、五環和全市域,建立了全市的測繪基準體系,為全市提供基本控制數據和地形圖數據服務。
2、2003年-2008年。這一階段是本市基礎測繪的穩定期,經過五年的摸索,基礎測繪的基礎保障作用逐步顯現,政府研究建立了基礎測繪的定期更新機制和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究刂品矫?,精化了似大地水準面,建立了北京市GNSS實時定位服務系統,對高程和平面控制網定期復測,開展沉降區水準復測;地形圖方面,從2003年至2008年,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建立了“2-3-4-8”更新周期,并逐步縮短為“1-2-4-8”(以年為單位,對應比例尺分別為1:500四環范圍、1:2000中心城范圍、1:10000平原范圍、1:10000山區范圍),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1:500圖擴展到四環外中心城重點區域,1:2000圖實現平原區覆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與地形圖聯動更新,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

圖1 1:500地形圖四環覆蓋范圍

圖2 1:500地形圖城區及新城覆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