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網宜昌供電公司利用無人機排查線路隱患)
“嗡……嗡……嗡”,只見一架小型無人機緊急升空,攜帶高清攝像機奔向58米高的鐵塔,開始對鐵塔帶電部位進行巡查。8月10日,國網宜昌供電公司利用無人機開展汛期大負荷重要斷面線路隱患排查。宜昌電網是華中電網西電東送的重要通道,擔負著三峽大壩、葛洲壩、隔河巖等大型水電廠的電力外送任務。僅過境500千伏輸電線路就有42條,總長3255.753公里。約三分之一的桿塔處于無人區和偏遠山區,巡檢難度大。為此,宜昌供電公司今年5月創建了國家電網系統首家“智慧輸電創新工作室”。這個27人組成的團隊以“互聯網+智慧輸電”為手段,逐步探索出了輸電線路監控全景化、信息傳輸數字化、運檢管理精準化、安全評估系統化和人才培養專業化的新路徑。7月9日,夷陵區遭遇暴雨襲擊,引發三斗坪鎮泥石流和多處山體滑坡,連接葛洲壩電廠到夷陵區的重要聯絡線220千伏葛雁線53#輸電桿塔告急,面臨倒塔危險。千鈞一發之際,國網宜昌供電公司“智慧輸電創新工作室”型號為GC610的無人機出動,通過40分鐘的高空巡檢后,為防汛保電采取的搶修方式提供了準確的第一手資料。“智慧輸電創新工作室”無人機第一機長李文明介紹,無人機可以輕松到達距離地面100米高的鐵塔上方,實現高空帶電全方位故障查巡。“以前對位于不同山頭的兩基鐵塔的巡視往往要耗費3至4個小時,而現在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輕松完成。”入夏以來,宜昌供電公司“智慧輸電創新工作室”針對易滑坡區段、重災區開展了多次巡檢工作,還開展了輸電線路防汛應急演練,模擬了無人機查看線路滑坡通道、滅山火、帶電清除導線上異物、紅外測溫等多個特殊場景和地理環境,為有效應對大汛奠定基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團隊已自主研發了“輸電線路智能巡檢系統”、“防外破圖像識別系統”、“無人機作業方式研究”、“避雷器智能遠程在線監測”等裝置,申報并獲批了無人機滅山火裝置和無人機夜間照明系統等16項發明專利。其中,無人機帶電清除異物直流裝置、激光裝置、無人機滅火裝置、二維碼桿號牌等已廣泛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工作室已有3人獲得全國、省級崗位能手;有3人參加省電力公司技術比武并分別獲得單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