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玉米粘蟲局地重發 無人機發揮重要作用 )
7月份以來,受頻繁降雨天氣影響,陜西關中秦嶺北麓的潼關、華陰、藍田等8縣區的局部玉米田塊暴發三代粘蟲,蟲情迅速擴散,危害加重,全省發生面積60.9萬畝。蟲情發生后,陜西省農業廳和各有關市縣政府、農業部門積極行動,快速反應,對1.1萬畝重發區和6萬畝達標防治區開展應急防治,目前蟲害發生態勢得到了有效控制。
迅速行動,積極應對。蟲情發生后,陜西省農業廳迅速啟動應急防控預案,明確要求抓緊防蟲救災,派出干部赴重發區督導落實防控措施,指導防治。渭南、咸陽、西安等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快速響應,安排部署防控工作。農業干部深入田間實地查看蟲情,動員群眾,重發縣的鄉鎮干部,分片包村,指導群眾開展防治。
強化監測,掌握蟲情。各級植保部門加強監測,增加調查頻次,密切關注蟲情,堅持一周兩報,掌握蟲情信息。三代粘蟲局地暴發后,迅速擴大調查范圍,明確發生區域和重發田塊。發生范圍以秦嶺北麓為主,重發田塊被害株率達到100%,百株蟲量500~2800頭,主要涉及渭南市3縣10個鄉鎮14個村,咸陽市2縣4鎮5個村,西安市2縣2鎮4個村。
籌措資金,應急防控。迅速開展應急防控,依據蟲情制定針對性防治技術方案,科學指導防治。陜西省農業廳調撥30萬元防控藥劑,并在省級植保專項資金中列支50萬元,支持粘蟲應急防控。積極組織、協調專業化服務組織實施應急防控,利用無人機、直升機等新型快速高效防控器械,對重發田塊進行統防統治,全省調用無人機50多架,直升機2架,已對重發區普遍防控1次,控制了蟲情危害。
擴大宣傳,動員群防。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主流媒體,廣泛宣傳蟲情信息和防治技術措施,同時利用現場會、宣傳車、手機短信、網絡、技術明白紙等方式,向群眾講解三代粘蟲危害及防治技術要點,動員開展群防群治。據統計,各地召開防治現場會5次,電視宣傳報到10多次,網絡發布信息50多條,手機短信1000多條,發放明白紙5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