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首例!無人機“穿針引線”架電纜試飛成功)
在短短半小時實操過程中,項目組分別嘗試了3次在不同高度拖引不同規格引線的飛行測試。
若在電線桿甚至高壓線之間,發現有無人機穿梭——別緊張,它可能不是危險飛行,而是正在進行電力纜線施工。可以說,這項無人機的自動化新技能,不僅比傳統的人工架線更為安全,而且還特別高效。日前,滬上首例“無人機在電力施工展放引線中的應用”項目,在上海市南電力(集團)有限公司閔行分公司取得試飛成功。
在短短半小時實操過程中,項目組分別嘗試了3次在不同高度拖引不同規格引線的飛行測試。只見無人機按照規定的路線徐徐上升、前進,并按照要求完美地自動脫鉤放線,圓滿完成各項“穿針引線”的任務。
無人機(UAV)歷經幾十年發展,現今與各個行業應用相結合,發展出真正剛需。目前,在電力領域,電力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采集和輸電線路巡檢工作已廣泛運用無人機技術。無人機可以搭載航測相機和高清攝像設備,對地理環境惡劣的高壓輸電線路進行巡檢,清晰分辨出地面的各種電力設施,結合專業的地物分類軟件系統,自動提取所需信息。它們也可運用編程技術,按照既定的線路軌跡實現自動飛行,或是在施工人員無法進行高空作業的情況下,攜帶各種負載,幫人完成高空任務。
然而,傳統的電力施工展放引線方法仍高度依賴人工。據介紹,施工人員需要操作相應的張力機、牽引機等機械設備,將引繩盤置于一個“張力場”區域,再用人力向“牽引場”展放。展放時,引繩依次穿過架線段各個桿塔的放線滑車,兩端分別在張力場和牽引場進行錨固,以備牽放牽引繩。在牽放過程中,牽引繩始終保持在懸空狀態,且均需施工人員嚴格把控和實時調整。而前期準備中,還要根據地形、道路交通條件等,選擇好放線區段、牽引場、張力場等。因此,以往采取這種人工架線方式時,不僅面臨著復雜地形的施工困難,造成的建筑破壞、農物損壞、樹木砍伐、影響航道通行等也給老百姓帶來不少麻煩。
如今,無人機有望全面替代人工。市南電力經過不斷調試測試,自主研發出用于電力施工的無人機,具有自動脫鉤放線、GPS定位飛行、氣壓定高飛行、航拍記錄、失控自動返航、自動降落等功能,還專門使用可折疊的機臂,便于現場施工人員攜帶。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了解到,這項無人機在電力行業的新應用,可通過有效地編程,實現在自然環境惡劣、施工黃金期段、人為阻擾嚴重、施工人力緊缺、物損賠償壓力大等不利因素下,迅速完成導線的展放工作,節約人工成本,由此也提高了安全性能、公共時間、工作強度、經濟效益。
現階段,無人機項目組在閔行飛行測試順利,正進一步研究引線的收放方式,以及導線與引線的鏈接方式等具體細節。同時,著手編制作業指導書和安全操作規程,將無人機與電力施工尤其是特大城市復雜工況條件下的施工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