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人機為啥不能好好飛?)
“飛機左前方10米發現無人機!”5月28日,雙流機場上方2000米高空,一架正準備降落的航班飛行員向空管部門報告。此時,飛機正位于龍泉驛上空,那里是雙流機場東與東北方向航班的主要交匯點。接到飛行員報告,雙流機場緊急關閉1小時50分鐘,31個航班因此不能正常起降。
9月1日,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無人機“禁飛令”。對此,民間叫好與質疑之聲交織。“黑飛”無人機對航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作為航空裝備發展重要部分的無人機,到底該如何飛、怎么禁?
A
無人機“黑飛”后果
多次致飛機繞飛、航班延誤
“空中飄行物對飛機的危害,從來未像無人機這樣凸顯。”民航西南航空管理局相關安全管理部負責人譚顯龍表示,凈空保護區域禁止無人機“黑飛”刻不容緩。
據介紹,去年7月以來,因為無人機導致飛機繞飛、備降或航班延誤的事件,雙流機場已經發生6起。“飛行事故80%-90%發生在飛機起降階段。這個時候,飛行員集中精力在飛機起降的各種姿態調試和儀器儀表上,特別是對于2000米高空的飛機,其飛行速度為每小時500公里左右,這個時候出現無人機無疑是致命的。”譚顯龍解釋。
最近一次無人機逼停航班的事件發生在8月2日。“當時,軍航的一架飛機本來應該飛往邛崍,但因為天氣原因準備備降太平寺,結果因為無人機只能繞行,而軍航的繞行線路導致了民航的大面積延誤。”
雙流機場指揮中心負責人鞠兵介紹,雙流機場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200萬人次,排名躍至國內機場第4、世界50強,成都市因此享有中國“航空第四城”美譽。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機場安全,“可以說,安全是機場乃至民航所有工作的基石,如果不控制無人機,機場安全將受到威脅,甚至影響機場運力”。
B
無人機“黑飛”原因
法律條文缺失,處罰輕追責難
“目前國內約2萬架無人機處于‘黑飛’狀態。”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提供的數據觸目驚心。
無人機對航班的影響如此巨大,民航部門為何不提前發現攔截?譚顯龍解釋,無人機體積小,以及特殊材質如塑料或碳纖維,都導致空管局很難在雷達畫面上及時捕捉,往往要靠飛行員肉眼識別并報告。
資料顯示,2013年12月北京一家科技公司3名員工在沒有航拍資質、未申請空域的情況下,操縱燃油動力航模無人機進行航空測繪,造成多家民航飛機避讓、延誤,甚至軍隊出動直升機迫降的后果。為處置此次事件,北京空軍組織各級指揮機構和部門共1226人參與處置,2架殲擊機待命升空,雷達開動26部,動用車輛123臺。“加強無人機管理刻不容緩,尤其是要嚴格禁止其在軍民航機場、人口稠密地帶、軍事禁區等敏感區域的飛行。”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認為,應該將管控無人機上升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
但令人尷尬的是,相關的法律規定并不健全。
四川省公安廳機場公安局副局長郭適介紹,目前關于民航的國家和地方法規條例中,對于影響航空安全的升空物體中只羅列了如風箏、熱氣球、飛艇等物體,而對無人機這類新鮮事物沒有明確規定。
“更難的是后期追責。由于法律條文缺失,對于擾飛或延誤造成的損失如何計算,民航部門至今缺乏依據。”郭適介紹,由于法律規定含糊,警方一般以擾亂單位秩序來進行治安處罰,處罰力度不大。
記者了解到,對北京2013年12月出現的擾飛事件,后來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當事人處以有期徒刑1年半,緩刑2年執行。
各方反應
航模愛好者:請不要“一禁了之”省治安總隊:將暢通飛行申請渠道
本報訊 與機場等部門對禁令的反應一樣激烈的,是龐大的無人機愛好群體。9月1日,西部最大的無人機航模愛好者聚落四川在線航拍四川頻道負責人喻茂說:“想到以后要玩航拍只能到成都以外,簡直猶如受到一萬點傷害。”“簡單地一禁了之,不利于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省無人機飛行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對無人機駕駛員的需求是10萬人,從事無人機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已超過500家,全球70%的中小型無人機都是中國制造,隨著技術進步,無人機已廣泛應用于送貨、航拍、勘測、農田等多種活動。這位負責人建議,對無人機的管理應疏堵結合,比如劃出一塊特定的區域專供無人機飛行。
事實上,成都已經有了這樣的區域。目前在郫縣,當地專供無人機飛行的一塊區域已經開放。“凈空區的設定范圍是國家法律明確規定的,任何產業發展也要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礎上。”公安廳治安總隊總隊長陳忠表示,此次的通告并非“一棍子打死”,凈空區內并非完全禁飛,只要申請經軍民航空中管制部門許可,無人機一樣可以飛。此外,凈空區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除六城區外,郫縣、溫江等區域只是部分包含在凈空區內,眉山彭山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包含其中。
但無人機飛行繁瑣的申請程序讓航模愛好者吐槽:“申請飛行,首先要向空軍申請空域,再向空管局申請航線,對個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對此,陳忠表示,當務之急是保障機場安全,暢通申請渠道,相關部門已開始著手研究相關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