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疆慧飛:普通人搭上無人機風口的最佳機會?)
全球消費級無人機領軍企業DJI大疆創新在今年六月份設立了全資子公司——UTC慧飛無人機技術培訓中心,專注于行業應用無人機培訓。 三個月內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辦了14家分校。
大疆的主業,毫無疑問,是制造和銷售無人機。在大疆的規劃中,無人機培訓學校將作為產業鏈的一部分,源源不絕地生產合格飛手。以慧飛的第一個課程——農業植保機飛行課程為例,已經有200多名有志于創業的年輕人在接受培訓后,拿起了無人機奔向廣闊無垠的鄉村、山野和工礦,成為植保行業的顧客。這種人、設備和市場的閉環完全由大疆掌控,一旦成型,就能構成一個牢固的產業生態鏈。但將計劃落地絕不簡單。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無人機培訓機構已如過江之鯽,慧飛如何勸說年輕人來參加培訓呢?
慧飛的回答是:“讓學員成為大疆無人機產業鏈的受益者。”
九零后,回到鄉村去做最好的農民
常緒平是慧飛首期學員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生于1998年,今年8月剛滿18歲,是成都一所大專的大一學生。
“我的家在重慶鄉間,我們那兒山多、地少,拖拉機沒法開,噴農藥全靠人工,”常旭平說,“我小時候就想,如果有直升機來撒農藥就好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常旭平在網絡上看見了大疆MG-1與慧飛培訓中心。他立刻打電話回家:“我要向學校請假,去學無人機。”
經過與父母的爭吵、解釋與保證,他終于得到了首肯,向學校請了個長假,專程來到慧飛學習植保無人機。
與常旭平一屆的同學有13人,其中8位是90后。“年紀差不多,來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畢業后開展植保創業。”常旭平說,“我們有新疆來的同學,承包了上千畝地,專門來學無人機;也有云南山里來的同學,打算回到老家在的大山里創業。”
慧飛提供的資料顯示,在農業植保機飛行課程首批畢業的53名學員中,有26名“90”后,12名“85”后;80%的學員為大專以上學歷;70%以上的學員來自農村。他們百分之百計劃帶著無人機回到鄉村去,在田間地頭揮灑青春。
慧飛無人機技術培訓中心總經理徐華濱說:“慧飛成立之時,就將目標鎖定在90后身上。我們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機會,令他們可以搭上無人機的風口,用知識和技術改變社會,也開創自己的美好前程。”
常旭平則激動地說:“農業不是老人扛著鋤頭,也可以是很智能,完全機械化的一種工作。我要回到農村當一個農民,但我會是最好的農民。”
事實上,90后對慧飛培訓的熱情超出大疆期待。他們精明的頭腦很快就算出來,農業植保機是個“能做”的生意;而操作一臺無人機的炫酷感受,讓農業不再那么“乏味”;大批出身鄉村的90后是如此的熱愛家鄉又充滿拼勁,只要給他們一個在農村勤勞致富的機會,他們就愿意將青春賭上 ,背著機器沖向大江南北,做一個中國最好的高科技農民。
為了更好的服務90后,慧飛對課程設計進行了專門設計。“我們在課程中增加了農業常識課程比例,特別是植保作業常識,從作物長什么樣、容易爆發什么病,生什么蟲講起,幫他們快速補充農業經驗。”徐華濱說,“上課形式也靈活生動,不拘泥于課本,以實踐為主,在實際操作中鍛煉學員。”
現在,常旭平已經從慧飛畢業,正在家中整理行裝。他已經和同學聯系好,明年新疆農忙季節開始時,就從學校再次請假,直奔新疆大展拳腳。
行業應用無人機的金礦,和第一批淘金者
顏旭東是畢業生中罕見的“高齡”學員。在班級里,大家都喊他“東哥”。他在長安汽車做運營管理,足足做了20年;慧飛畢業之后,他辭去了國企工作,帶著3個90后小同學干起了植保隊。
顏旭東5歲的女兒對父親成為一個農民這件事,并不是很滿意,因為農民總是有點土的;太太也給他提了要求:可以去闖,但房子按揭、養車養娃,一樣都不能少。
顏旭東感到“鴨梨山大”。他在心里反復算賬,目前植保施工中,普通的市場價格是每畝收費10-20元;如果每天能噴灑300畝,則單日收入至少可以達到3000元。在植保旺季,一個月可以作業20天。也就是說,1月即可以回收機器成本。算過了幾天之后,他橫下心,決定闖一把。
“我已經38歲了,再過幾年就四十往上了,怕闖不動了。”顏旭東說,“現在我的經驗、能力和資金都很成熟,植保是個巨大藍海市場,機會到來了一定要抓住。”
他與3位小兄弟合伙購買了一臺大疆MG-1,團隊里一人擔任飛手,一人負責輔助作業,兩人負責協調后勤。依照最初的設想,他們可以每天施藥300到400畝;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他們每天最多也只能完成200來畝地的工作。
顏旭東分析了作業面積不足的原因:團隊只有一臺飛機,需要充電、補藥,維護,拖慢了作業進度;大家進入植保行業不久,不熟悉作物特性。但即使眼下還有一些困難,顏旭東卻已經開始謀劃擴大生產了。“我們打算買一輛面包車,配備3-4臺MG-1的機器,組成一個6-7人的農植隊,可以達到1000畝每天的作業面積。”閆旭東說,“我們也正在跟云南一家公司接觸,他有5萬畝的農業植保需求,需要20多個專業飛手。可是現在飛手,尤其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飛手太少了。”
“上海爺叔”沙海文也是個大齡學生,今年43歲。他在慧飛畢業之后,入職了一家無人機行業應用公司,成為一名銷售經理。他表示,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在進入一個行業時,就業是個穩妥的選擇。
沙海文說:“創業當然有可能走的更快,但是也更可能跌倒。只要進入植保市場,就可以享受它爆發增長的紅利。不論是當飛手、當銷售還是創業,都有很大的空間。”
根據慧飛提供的數據,由于農業植保機飛行課程的專業性,90%的學生在畢業后進入了植保行業,其中創業者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更多的人選擇了在無人機企業、無人機經銷商或植保服務隊工作。在一個蓬勃發展的風口上,未必人人都要做創業者。2016年的植保無人機產業,就是這么一個風口。現在“貿然闖入”無人機植保產業的人,與19世紀買一張船票,橫渡大西洋只身去到美國尋夢的“紐約客”頗有相似之處:一片廣闊的市場、一群勇敢的伙伴,一個未知但充滿希望的明天。
大疆的野心,慧飛的使命
大疆公共總監王帆表示,2016年是大疆行業應用元年,將會在行業應用市場集中發力,將穩定的飛行器與各類行業應用結合起來,在農業、能源、安防、工程等多種領域推出新的應用。大疆的野心是讓無人機由炫酷玩具成為生產工具, 創造一個集硬件、軟件、服務、人才的產業價值鏈,讓無人機和各行各業相結合,將無人機產業做成一個可持續發展得產業。
由此,大疆就需要培養一大批專業用戶。慧飛的誕生,就是大疆從“生產機器的企業”到“創造生活方式的企業”的轉變。在慧飛的官網(http://www.uastc.com/)上,列出了它計劃開設的課程:農業、能源、執法、搜救、基礎設施、工業,幾乎涵蓋了無人機應用的方方面面。
慧飛培訓中心總經理徐華濱確認了這種說法:“慧飛自己組織編寫的教材,為學員提供非常優惠的學費,并將優秀學員推薦到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中去就業。我們正在從無到有的創造一個新的職業“專業無人機飛手”,這個職業是整個無人機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有更多有志于在無人機行業創業或就業的人才加入我們。除了農業植保機相關課程,我們馬上會推出專業航拍、電力巡檢、無人機維修、無人機軟件開發、無人機系統管理等課程,吸引更多的、不同興趣的學員進入不同行業的無人機應用領域。”
Google的CEO艾里克·施密特說過:“如果你得到了坐上火箭的機會,別管是什么位置,上去就行。”現在,在無人機產業這個狂飆猛進的火箭之上,大疆為觀眾安排好了座位。人們可以在慧飛學習行業應用無人機操作,然后加入大疆產業鏈,享受行業發展的紅利。
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在座位滿員,行業飽和之前,有多少人能機敏地抓住機會,坐上這支火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