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將測量湖南74縣 無人機瀏陽首秀)
9月8日上午,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深入瀏陽市北盛村,展開湖南省夏播面積野外實地調查的試點評估工作,無人機遙感現場“首秀”。
無人機從空中俯瞰,影像及時反饋至地面終端,全面、直觀地獲取農作物播種情況和區域分布。
紅網瀏陽9月8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彭雙林 實習生 湯小蕓 通訊員 林立)9月8日上午,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深入瀏陽市北盛村,展開湖南省夏播面積野外實地調查的試點評估工作。這也是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中的關鍵一環。
10年一次的全國農業普查是全面了解“三農”發展變化情況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普查將查清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掌握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生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等新情況,這對科學制定“三農”政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最大亮點是無人遙感測量的首次運用。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歐陽美嬪介紹,本次普查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人工實地PDA野外調查的“天、空、地”一體化數據采集方式,不僅可以減少人為因素干擾,也可全面提升調查的工作效率、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
無人機從空中俯瞰,影像及時反饋至地面終端,全面、直觀地獲取農作物播種情況和區域分布,避免了因平面觀察、抽樣調查等方法局限帶來的誤識誤判。此次夏播面積試點評估,就有“旋翼無人機”與“固定翼無人機”登場亮相,旋翼無人機適用于低空飛行,有利于呈現細節,精準測量;而固定翼無人機則飛得更高、更快、更廣域,速度高達20米/秒,最高可飛至1500米高空。
“首先,我們取衛星遙感圖片,對整個空間的分布有所了解,然后再運用無人機對衛星云圖進行補充和細化。”歐陽美嬪說,以前測量種地面積都是依靠人力,而現在三位一體的遙感測量,大大節省了勞動力。
按照國務院農普辦的要求,湖南省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種類為水稻(含早、中、晚),玉米和棉花。將對74個縣、1315個行政村、6575個樣本地塊進行一類精細化測量。其中,每個縣抽取15-20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抽取5個樣本地塊,每個樣本面積達60畝,在作物生長期內進行4次測量,最后經過推算,取得全省農作物總面積和總產量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