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墜機的玉米地距展區不足1000米,有安保人員把守,殘骸被迷彩布遮住。攝影:新京報記者半年。
伴隨著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通航飛行安全事故在近兩年頻發。據不完全統計, 2015年發生通航事故20多起,通航運行時間70多萬小時,通航事故(含直升機事故)萬時率高于運輸航空萬時率幾個數量級。2016年已經發生事故14起。由此可見,近兩年的通航安全形勢并不樂觀,其中民航局和各地管理局也對通航企業和通航機場等單位展開安全檢查和整頓工作,積極為扭轉當前的通航安全飛行形勢而努力。
據記者了解,在9月12日由中關村藍創通用航空產業聯盟主辦的“中國通航 問道北京”2016中國國際通用航空產業巔峰論壇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周長春教授就發表了《以人才和技術支持,促進通航安全發展》的主題演講,對目前我國通航安全飛行形勢給出了深刻分析和中肯建議,他認為:“目前我國通用航空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多數與人的因素有關,也就是說與專業技術人員有很大的關系”。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周長春教授就在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通航專業人才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人員來源多元化,航空院校畢業生的比例不足50%
缺乏系統航空理論知識
缺少適合通航安全運行與管理的專門人才
難以滿足和適應通用航空快速多方位發展需要”
面對我國通航產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需求量也快速增加且對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目前我國通航人才存在專業人才數量短缺、質量參差不齊、人才規模小、人機比不足、知識和能力欠缺、年齡結構不合理等特點,而通航企業也大量存在人才“招不來,留不住”的現象。那么,如何解決人才培養和建設問題,不僅事關我國通航安全飛行,更直接關系到我國通航產業的長遠發展。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周長春教授就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積極建議,包括:
1. 重視人才戰略,政校企協同創新,培養各類通航人才。人才是通用航空事業發展的核心所在,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政校企協同創新,加快我國的通用航空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2. 加大通用航空科普力度,濃郁通用航空文化,培養民眾的通航飛行興趣。不僅從小培養飛行愛好者的飛行知識,同時擴大飛行愛好者的數量和規模,量和質的增加或提高,都將為專業人才的培養儲備大量的后備力量,有利于社會大眾正確看待飛行安全事故,提高安全飛行意識,也有助于我國通航產業的長遠發展。
3. 充分發揮民航院校培養人才的功能,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培養水平。其中除了學歷教育和執照培訓外,也應該重視運行管理、質量文化和安全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從運行管理和質量管理方面為通航安全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并加強安全文化教育,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專業人才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力保我國通航產業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