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航局頒發無人機最新管理辦法,單位和個人對其安全負責)
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2009年發布的原《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該管理辦法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隔離空域內飛行,應由組織單位和個人負責實施,并對其安全負責。多個主體同時在同一空域范圍內開展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的,應當明確一個活動組織者,并對隔離空域內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安全負責。
其使用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應當為遙控駕駛航空器系統,而非自主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并且能夠按要求設置電子圍欄。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MD-TM-2016-004)》,全文如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的管理,規范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和《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依法在航路航線、進近(終端)和機場管制地帶等民用航空使用空域范圍內或者對以上空域內運行存在影響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活動的空中交通管理工作。
第三條 民航局指導監督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地區管理局負責本轄區內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服務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空管單位向其管制空域內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提供空中交通服務。
第四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僅允許在隔離空域內飛行。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隔離空域內飛行,由組織單位和個人負責實施,并對其安全負責。多個主體同時在同一空域范圍內開展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的,應當明確一個活動組織者,并對隔離空域內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安全負責。
第二章 評估管理
第五條 在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民用航空使用空域范圍內開展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飛行活動,除滿足以下全部條件的情況外,應通過地區管理局評審:
(一)機場凈空保護區以外;
(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最大起飛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
(三)在視距內飛行,且天氣條件不影響持續可見無人駕駛航空器;
(四)在晝間飛行;
(五)飛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時;
(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符合適航管理相關要求;
(七)駕駛員符合相關資質要求;
(八)在進行飛行前駕駛員完成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檢查;
(九)不得對飛行活動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響,包括地面人員、設施、環境安全和社會治安等。
(十)運營人應確保其飛行活動持續符合以上條件。
第六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飛行活動需要評審時,由運營人會同空管單位提出使用空域,對空域內的運行安全進行評估并形成評估報告。
地區管理局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查或評審,出具結論意見。
第七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空域內運行應當符合國家和民航有關規定,經評估滿足空域運行安全的要求。評估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情況,包括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基本情況、國籍登記、適航證件(特殊適航證、標準適航證和特許飛行證等)、無線電臺及使用頻率情況;
(二)駕駛員、觀測員的基本信息和執照情況;
(三)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運營人基本信息;
(四)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性能,包括:飛行速度、典型和最大爬升率、典型和最大下降率、典型和最大轉彎率、其他有關性能數據(例如風、結冰、降水限制)、航空器最大續航能力、起飛和著陸要求;
(五)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活動計劃,包括:飛行活動類型或目的、飛行規則(目視或儀表飛行)、操控方式(視距內或超視距,無線電視距內或超無線電視距等)、預定的飛行日期、起飛地點、降落地點、巡航速度、巡航高度、飛行路線和空域、飛行時間和次數;
(六)空管保障措施,包括:使用空域范圍和時間、管制程序、間隔要求、協調通報程序、應急預案等;
(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通信、導航和監視設備和能力,包括: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與空管單位通信的設備和性能、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指揮與控制鏈路及其性能參數和覆蓋范圍、駕駛員和觀測員之間的通信設備和性能、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導航和監視設備及性能;
(八)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感知與避讓能力;
(九)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故障時的緊急程序,特別是:與空管單位的通信故障、指揮與控制鏈路故障、駕駛員與觀測員之間的通信故障等情況;
(十)遙控站的數量和位置以及遙控站之間的移交程序;
(十一)其他有關任務、噪聲、安保、業載、保險等方面的情況;
(十二)其他風險管控措施。
第八條 按照本規定第六條需要進行評估的飛行活動,其使用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應當為遙控駕駛航空器系統,而非自主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并且能夠按要求設置電子圍欄。
第九條 地區管理局應當組織相關部門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查,對于復雜問題可以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和現場演示,并將審查或評審結論反饋給運營人和有關空管單位。
第三章 空中交通服務
第十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應當為其單獨劃設隔離空域,明確水平范圍、垂直范圍和使用時段。可在民航使用空域內臨時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劃設隔離空域。
飛行密集區、人口稠密區、重點地區、繁忙機場周邊空域,原則上不劃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空域。
第十一條 隔離空域由空管單位會同運營人劃設。劃設隔離空域應綜合考慮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通信導航監視能力、航空器性能、應急程序等因素,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隔離空域邊界原則上距其他航空器使用空域邊界的水平距離不小于10公里;
(二)隔離空域上下限距其他航空器使用空域垂直距離8400米(含)以下不得小于600米,8400米以上不得小于1200米。
第十二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隔離空域內運行時,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當遵守規定的程序和安全要求;
(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確保在所分配的隔離空域內飛行,并與水平邊界保持5公里以上距離;
(三)防止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意間從隔離空域脫離。
第十三條 為了防止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和其它航空器活動相互穿越隔離空域邊界,提高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駕駛員應當持續監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
(二)當駕駛員發現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脫離隔離空域時,應向相關空管單位通報;
(三)空管單位發現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脫離隔離空域時,應當防止與其他航空器發生沖突,通知運營人采取相關措施,并向相關管制單位通報。
(四)空管單位應當同時向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和隔離空域附近運行的其他航空器提供服務;
(五)在空管單位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之間應建立可靠的通信;
(六)空管單位應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指揮與控制鏈路失效、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避讓侵入的航空器等緊急事項設置相應的應急工作程序。
第十四條 針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違規飛行影響日常運行的情況,空管單位應與機場、軍航管制單位等建立通報協調關系,制定信息通報、評估處置和運行恢復的方案,保證安全,降低影響。
第四章 無線電管理
第十五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活動中使用無線電頻率、無線電設備應當遵守國家無線電管理法規和規定,且不得對航空無線電頻率造成有害干擾。
第十六條 未經批準,不得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上發射語音廣播通信信號。
第十七條 使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應當遵守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無線電管制命令。
第五章 附則
第十八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飛行活動涉及多項評估或審批的,地區管理局應當統籌安排。
第十九條 本管理辦法自下發之日起開始施行,原《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辦法》(MD-TM-2009-002)同時廢止。
第二十條 本管理辦法使用的術語定義: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沒有機載駕駛員操作的民用航空器。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指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及與其安全運行有關的組件,主要包括遙控站、數據鏈路等。
遙控駕駛航空器系統:由遙控駕駛航空器、相關的遙控站、所需的指揮與控制鏈路以及批準的型號設計規定的任何其他部件構成的系統。
遙控駕駛航空器:由遙控站操縱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遙控駕駛航空器是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亞類。
遙控站:遙控駕駛航空器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用于操縱遙控駕駛航空器的設備。
指揮與控制鏈路:遙控駕駛航空器和遙控站之間為飛行管理目的建立的數據鏈接。
自主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不允許駕駛員介入飛行管理的無人駕駛航空器。
電子圍欄:是指為防止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入或者飛出特定區域,在相應電子地理范圍中畫出其區域邊界,并配合飛行控制系統,保障區域安全的軟硬件系統。
感知與避讓:觀察、發現、探測交通沖突或其他危險,并采取適當行動的能力。
運營人:是指從事或擬從事航空器運營的個人、組織或者企業。
駕駛員:由運營人指派對遙控駕駛航空器的運行負有必不可少職責并在飛行期間適時操縱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人。
觀測員:由運營人指定的訓練有素的人員,通過目視觀測遙控駕駛航空器協助駕駛員安全實施飛行。
隔離空域:專門分配給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運行的空域,通過限制其他航空器的進入以規避碰撞風險。
非隔離空域: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與其他有人駕駛航空器同時運行的空域。
目視視距內:駕駛員或觀測員與無人駕駛航空器保持直接目視視覺接觸的運行方式。直接目視視覺接觸的范圍為:真高120米以下;距離不超過駕駛員或觀測員視線范圍或最大500米半徑的范圍,兩者中取較小值。
超目視視距:無人駕駛航空器在目視視距以外的運行方式。
無線電視距內:是指發射機和接收機在彼此的無線電覆蓋范圍之內能夠直接進行通信,或者通過地面網絡使遠程發射機和接收機在無線電視距內,并且能在相應時間范圍內完成通信傳輸的情況。
超無線電視距:是指發射機和接收機不在無線電視距之內的情況。因此所有衛星系統都是超無線電視距的,遙控站通過地面網絡不能在相應時間范圍與至少一個地面站完成通信傳輸的系統也都是超無線電視距的。
機場凈空區:也稱機場凈空保護區域,是指為保護航空器起飛、飛行和降落安全,根據民用機場凈空障礙物限制圖要求劃定的空間范圍。
人口稠密區:是指城鎮、村莊、繁忙道路或大型露天集會場所等區域。
重點地區:是指軍事重地、核電站和行政中心等關乎國家安全的區域及周邊,或地方政府臨時劃設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