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者體驗互聯網汽車:無人機探路 數據引擎聯網)
工作人員在杭州演示無人機跟隨榮威RX5飛行。 新華社發
10月11日,全球首場互聯網汽車拉力賽來到陜西安康巴山火車站。從杭州云棲小鎮出發,記者跟隨互聯網汽車隊一路北上,歷時3天、歷經1800公里,抵達終點站。
當汽車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哪些“黑科技”將會被“解鎖”?記者全程報道拉力賽,和選手們一起感受互聯網汽車最真實的駕駛體驗,見證數據引擎給汽車帶來的不竭動力。
2015年3月,阿里和上汽共同投資設立了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今年7月,互聯網汽車正式亮相。作為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有兩部引擎:一部是負責在路上行駛的動力引擎,另一部則是用來在互聯網上生產、消費數據的計算引擎。它能夠和電腦、手機一樣,獨立在互聯網上消費和生產數據。
在闖關奪寨中,無人機、運動相機、智能手表等設備輪番登場,汽車的互聯網性能開始顯現出來。互聯網汽車奔跑在路上,卻織就一張龐大的物聯網,調動起多路終端設備,讓人看得更高、望得更遠。
汽車上,方向盤能用來拍照,照片還能傳給手機。記者先用一個賬號登錄中控大屏和智能手機。然后,把運動相機吸附在車身上。一切準備就緒,按下鍵盤上的米字鍵,就能捕捉到鏡頭里的畫面。
車上還有一塊智能腕表,泛白的圓形表盤、小牛皮的表帶,看起來和普通腕表沒有什么區別。當記者把腕表戴在手上,在表盤上敲擊一下,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停在不遠處的汽車,發出“唰”的響聲,車門被解鎖了。即使10米遠的距離,汽車也有感應。
互聯網汽車還有一只“千里眼”。在中控大屏上的“無人飛行器”界面,記者點擊“探索”功能鍵,航拍無人機就會往前飛100米,拍下前方的道路擁堵情況,并在大屏上顯示得一清二楚。
“你好!我要去萬達廣場。”“你要去的地方,距離現在的位置有1.7公里”……這樣的對話,發生在用戶和中控大屏之間。在互聯網汽車上,語音能用來導航,還能開關天窗、播放音樂、調節空調溫度等。
功能強大的車載地圖,不但能根據車速等比縮放,還能實現雙盲導航。拉力賽選手張一夫開車經過18公里長的秦嶺終南山隧道。在衛星、網絡信號丟失的情況下,手機地圖的汽車定位開始偏離軌道,而車載地圖卻能實現精準定位。
強大的交互體驗,依仗于車載專用自主操作系統YunOS for Car。這套系統由阿里自主研發,歷時一年多時間,以深度前裝的方式,與上汽共同打造了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
敢稱“全球首款”,阿里是有底氣的。阿里集團互聯網汽車產品總監范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的汽車能與各類終端設備相連,靠的是智能手機。而互聯網汽車擁有獨立運行的操作系統,沒有手機,照樣可以在互聯網上奔馳。
在云端,互聯網汽車有一顆聰明的“大腦”:通過大數據來思考,變得越來越懂你。行駛路上,互聯網汽車會不斷學習和記憶用戶的駕駛路線和習慣。未來,在道路關閉或擁堵時,用戶就能提前收到通知,并及時獲得新路線。
在互聯網時代,車聯網的跨界創新越來越明顯。除了阿里,一大批高新企業已經深度介入互聯網造車的大潮。今年10月,百度與福特汽車簽署合作協議,打造無人駕駛汽車;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特斯拉,也將在本月發布一款與太陽能有關的新品。
在范先生看來,互聯網汽車和其他智能汽車有顯著區別:“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看作機器人,關注的是駕駛安全;新能源汽車關注的是節約能源;而互聯網汽車就像一個生活場景,給用戶日常帶來便利。”
在杭州,創新活力迸發,一大批科技公司也在這條路上開始實踐和探索。今年4月,吉利汽車計劃投資80億元,將新能源整車項目落戶大江東;本月,杭州鑼卜科技還將發布最新的無人駕駛電動汽車。
“互聯網汽車,最終為了實現萬物互聯。”范先生相信,未來汽車將以數據驅動。YunOS for Car操作系統及其鏈接的阿里云計算,為后續汽車上的創新功能及服務孵化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