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6雙創周 | 四旋翼油動無人機 作業成本為大疆一半)
10 月 12 日,深圳雙創周的第一天,由于李克強總理的到訪,安保比較嚴格,偌大的會場卻并沒有很多人,我們得以穿梭在各無人機廠商臺前看個夠。就在全球創客馬拉松賽場附近的展臺,雷鋒網發現了一架有點「特別」的無人機:燒油的四旋翼。
(現場模型為上一代工程樣機)
這架無人機機型的全稱是 「油動變距多旋翼」,使用的燃料是汽油。 變距指的是「旋翼的螺距可以改變」,也就是說它的每一片槳葉都可以活動,所以它并不是通過改變旋翼的轉速來改變方向,而是改變「旋翼和水平面成的夾角」來引導無人機的前進、后退、左右移動。變距意味著飛機的機身可以做到更大,飛機越大載荷也就越大,電動多旋翼先天劣勢之一就是做不大,不能粗暴放大軸距。
(可變螺距的旋翼)
這架無人機是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創業團隊 「浩恒征途」(以下簡稱 HHZT )的產品。
學生辦公司,創新工場投了 400 萬
這個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5 月份,團隊 12 個人,幾乎都是北航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大半的成員都還沒有畢業。雷鋒網現場所見到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初征和趙恒,前者是研三的學生,后者博三在讀。
他們給雷鋒網的感覺就是「年輕」。今天的會場有蒂姆·庫克要來,但他并沒有被一群人簇擁著,而是獨自一人快步走,所以反倒少有人注意到。而初征卻很偶然地「活捉」到庫克,并合了影。他與趙恒分享自己合影的那種得意喜悅,以及趙恒的「羨慕嫉妒」式的回應,活脫脫就是大學生的那種年輕的開朗興奮。
他們在 2012 年做出第一款原型機,到 2015 年才開始找投資。被問及為什么中間花了這么長時間才去找投資,初征說道:「一開始沒有那么商業化的考慮,覺得這個是可以滿足市場需要的東西......但是沒做出來的時候就去找,會比較尷尬。」
所以等到樣機完成了他們期待的一整套性能的時候,才想到投資的事情,這是十分典型的「埋頭干」的學生氣質。
后來他們直接找到了創新工場,過程也比較順利,創新工場給了他們 400 萬人民幣的種子輪投資。
1 個多小時續航,每畝 5-6 塊成本
這種油動四旋翼在市場上是比較少見的,原因是「其技術門檻,無論是飛行器設計還是飛行控制,都遠遠高于電動多旋翼。油動變距多旋翼外國愛好者、科研機構能做成功的都很少,除了 60 年代美國海軍的實驗機,我們是最先穩定飛起來的」, 趙恒解釋道。
(正在測試飛控,此圖由 HHZT 提供)
HHZT 的產品,目前最大的優勢是有效載荷大、續航時間長、成本低,他們期望的最早期應用是:植保。
這架無人機的油耗是每小時 3.5-5 升(根據載荷不同,油耗有上下浮動),一臺無人機里有 2 個三角形的油箱,每個油箱可以裝 6-8 升的油,另外還有一個副油箱。
現在的載重能力最大為 20kg,一般如果載荷為 15kg 的話,2 個油箱各裝 3-5kg,那么就可以飛 1 個多小時。
而關于續航,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四旋翼植保無人機多為電動,也就意味著續航時間只在30分鐘左右,相對來說1個多小時的續航簡直長太多了。按趙恒的話來說,在續航時間上「打爆」了同類產品。
成本方面,趙恒表示他們的產品是遠低于電動無人機的。「電池的折舊很快,大容量的植保機電池充放次數大概 100 次左右,每畝的折舊成本是 1 塊多。(我們的無人機)使用燃料的話,成本是 5 毛左右,另外發動機有折舊成本,但是總的成本還是遠小于電動無人機。」
趙恒告訴雷鋒網,他們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每畝5元以內,而電動多旋翼由于電池的成本,作業成本要高出很多,以大疆的MG-1植保無人機為例,成本差不多是他們的一倍。按照目前市場價每畝 10 元來說,他們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可觀的。
(發動機部件圖。一臺發動機的壽命是 200 個工作小時,這之后需要把 「缸套」 換掉,缸套成本約為 700 塊。)
租給服務商,融資、人才、農資一手包
趙恒表示,他們主要的目標客戶并不是農民,而是專業植保服務商。一方面,農民操作這樣的無人機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單個農民要獲得「散油」比較困難。而植保商則可以將汽車統一改裝,安裝備用油箱,就解決了燃料供應問題。
他們當然也賣設備,但是一架十幾萬的設備會限制服務商擴張規模。所以 HHZT 也通過第三方融資途徑,為服務商提供 「融資租賃」,只需交一筆不太高的押金,就可以把無人機領回家作業。「規模擴張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才」
張恒表示,HHZT 已經在跟職業學校華唐教育合作,從北航引入一些資源,專門打造出一門關于「無人機飛手和機械師」的專業。他們的目的是稍微有點「宏大」的,這將是一門 3 年制的專業,并不是針對 HHZT 一家公司的產品,要培養的是熟悉整個行業的應用型「科班」人才。
「不僅會飛,還會做,還會維護」,張恒說道,預計明年會招第一波生源,一年半之后這批學生就能實習,開始產生人才的輸出。他們希望這樣的行業可以在全國推廣。
農資方面,目前農田使用的一般是「超低容量噴霧」,濃度很高,就算摻水之后,每畝也僅需 200-300ml 的藥品。這樣的噴霧,也十分有利于提升無人機作業效率。據悉, HHZT 正與河北一家大型農藥商合作,研發無人機專用的農藥,進一步在作業效率上下功夫。
老問題:量產
無人機的量產是業界常常面臨的難題,對于此,HHZT 稱馬上要進入小批量生產的階段。「大概 30-50 架,給到 Beta 版用戶進行一個系統驗證」,這些客戶遍布在東北、內蒙、新疆等地,「讓他們根據自己的作業習慣隨便用,盡可能地發現問題,最后再進行一個量產之前的改版」, 張恒表示他們預計在明年年底,就能有一個可以進行大批量生產的定型產品。
(最新一代成熟產品,此圖由 HHZT 提供)
對于燒油面臨的「環保」問題,趙恒表現得十分坦誠,「我承認這是個問題」,并表示他們也在著手解決,正考慮用更大排量的發動機、燃油清潔劑、后處理裝置等,來改善這一問題。
延伸閱讀:
我們去了趟湖南鄉下,見證了大疆的一個無人機植保訂單是如何完成的
今年的科技年度大會上,極飛一次性把新品都發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