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從載人熱氣球航拍到無人機航拍,創造了很多致富的機會,新華網報道的“33歲小伙辭職搞無人機月入十多萬”、四川在線報道的“西南交大研三學生做航拍一年掙20萬,第一單來自母校”。航拍由于是新鮮事物,專業人員缺乏,有一定資金和技術門檻,在經濟下行的現階段,“錢好賺”也意味著行業競爭并不充分,艾瑞咨詢預測到2025年,專業航拍及娛樂行業市場空間將達300億。
航拍又稱空中攝影或航空攝影,是指從空中拍攝地球地貌,獲得俯視圖,航拍所用的平臺包括航空模型、飛機、直升機、熱氣球、小型飛船、火箭、風箏、降落傘等。航拍圖能夠清晰的表現地理形態,因此除了作為攝影藝術的一環之外,也被運用于軍事、交通建設、水利工程、生態研究、城市規劃等方面。
現在具備航拍能力的無人機已經是進化后的結晶品,這個進化是成本、技術、需求三者合力的結果。歷史上第一個實現航拍的是法國攝影師納達爾,他經過數次空中攝影的失敗后于1858年12月某天在熱氣球上進行嘗試,當時的攝影工具還是老式的濕版照相機,過程是很復雜的,必須在吊藍的暗室里,從涂制咸光板到拍攝、沖洗等,納達爾憑借其大膽的創新精神和毅力終于完成了這一創舉。
航拍的形態在不斷優化,從熱氣球到載人直升機、載人飛艇,最后優化為無人機,在需求層面上也發生變化,從戰爭偵察、紀錄片、電影、到現在的視頻廣告,愛好者娛樂、直播等。
據機器人網信息顯示:早期的航拍無人機往往攜帶GoPro或松下GH4、索尼A7等微單/單反相機進行航拍,無人機廠商和相機廠商各司其職。但2014年大疆精靈Phantom2Vision打破了這一局面,相機與無人機的一體化成為趨勢。一體化設計一方面更利于飛行,另一方面相機與圖傳、app結合,操控和調參更加便利。
無人機+攝像頭的專業航拍組合豐富了人類對視野感知的范圍,應用包括企業廠房、房產樓盤、經濟開發區等大場景無人機航拍服務、航空攝影、影視航拍、廣告片航拍、航空拍攝、宣傳片航拍、考古現場航拍、高爾夫球場航拍、在建工程階段性拍攝、災區現場監測、高速公路航拍、規劃與管理、房地產開發、推廣宣傳活動;田野考古調查、考古發掘現場取證;旅游景點的規劃與管理;戶外宣傳、推廣活動現場實況航拍取景等,隨著應用場景的廣泛,其市場空間想象力越大,這也是大疆的估值被推高到120億美元的原因。
本次盤點國內28家主流的無人機廠商,其中有12家是從事專業航拍的無人機廠商,占比42.8%,而從事農業植保的無人機廠商占比50%,從事消費級無人機的廠商占比42.8%,從事物流送貨的無人機廠商占比14.2%,因此,可以判斷,專業航拍的上游無人機廠商重視程度較高。
國內主流專業航拍無人機廠商,從地區分布觀察,深圳和北京地區各3家,廣州、無錫、上海、武漢、成都、西安各一家。
無人機航拍能迅速淘汰載人航拍的原因包括:
①無人機航拍中爬升力較強,高度控制靈活。在短時間內完成從低海拔爬升至幾百米高空的飛行任務,在沒有障礙物的外部環境下,能夠進行50米以內的超低空拍攝,這些載人航拍辦不到。
②空中氣流變化以及各種自然條件的限制,造成飛行器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震動,對敏感的攝像機鏡頭來說,不能保持穩定對鏡頭拍攝是致命性的缺陷。使用無人機航拍,由于減震設備的運用,飛行中的機械震動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弱化。
③遙控無人機航拍飛行器的優勢是遙控航空攝影的的作業現場許多是載人飛行器無法到達的空域、高度或危險地區。
④費用低,飛行費用只相當于載人飛行器的幾分之一。遙控飛行器體積小、動作靈活、可做超低空視距飛行、某些作業是載人飛行器增加費用投入也辦不到的。
⑤飛行審批手續簡單。利用最大的遙控飛艇在城市上空航拍,按規定也只需到氣象部門報批,在城市外飛行,由于它屬于遙控飛行器,基本不用審批(機場、特殊地區除外)。遙控直升機等其他飛行器由于尺寸很小,不需審批。
⑥機動靈活,選擇最佳的視角得心應手,對起降場地要求較低。
艾瑞分析師認為無人機的發展制約因素有三個因素:政策、技術、應用場景
政策法規尚不明確:政府對于低空空域飛行的管制較保守,民航局相關領域管制條例未正式頒布,監管機制尚不明確。
認證制度推行緩慢:目前無人機駕駛員考試流程繁瑣、價格高昂,也導致目前黑飛現象嚴重。
續航時間還需提升:目前小型民用無人機續航時間普遍未能超過半個小時。
飛行穩定性還需提升:小型民用無人機在風雨天等復雜環境下飛行穩定性較差,還需提升。
負載能力還需提升:小型民用無人機載重較差,制約在農藥噴灑、物流等場景的應用。
消費級應用場景局限:無人機在消費領域僅有航拍、娛樂功能,需求較為有限。
工業級場景適應力不足:工業級場景需求較為復雜,例如物流場景對負載和續航要求較高,目前產品尚無法適應。
由于航拍工具昂貴,飛行控制具備一定風險,人才培訓需要時間,專業航拍報價不夠親民等因素,專業航拍市場沒有被點燃,當技術成熟、成本下降、競爭充分、人才充沛、市場需求也會水漲船高,發展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