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用無人機飛行須獲得駕駛員資質 南昌暫無人取得該資質)
10月17日,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展開為期33天筑夢天宮之旅。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操控飛行器在天上進行各類拍攝已成為新玩法,無人機正逐漸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如今,無人機用途廣泛、成本低,使得它在軍用和民用市場上都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南昌航空大學無人機研究所所長羅明表示,國內擁有無人機的普通人數量每年都呈增長趨勢,航模愛好者、攝影愛好者都是一股新興力量。不過,很多人對無人機了解甚少,經常與航模概念相混淆。另外,無人機并非玩具,雖然有智能輔助,但是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和培訓,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也挺嚴重。
黑蜻蜓無人植保機
四軸八漿無人機
G20通用無人機
南昌暫無人取得民用無人機駕駛員資質
據南昌航空大學無人機研究所所長羅明介紹,目前,無人機算是新興產業,民用無人機,全國基本上都處于同一起跑線。另外,許多人將無人機與航模的概念混淆。
那么操作無人機是否需要取得資質或向相關部門申請飛行計劃呢?羅明表示,目前我國對無人機相關法律法規相對滯后,雖然有關部門公布了相關管理辦法,但還是有很多個人或企業選擇“黑飛”。
據了解,根據我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無人機駕駛員也分為駕駛員、機長和教員3個級別。取得無人機駕駛員的資質,學員要通過中國私用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的筆試、口試和實踐考試3個環節的考核,才能取得無人機駕駛員證件。羅明表示,在全國取得該資格的無人機駕駛員很少,目前僅有上百人。再加上報名費比較高昂,鮮有人問津。目前,南昌暫時無人取得該類駕駛員資質。
在摩天輪附近空地上操控無人機的市民王先生表示,雖然知道AOPA認證,但并不知道該資質如何考、去哪考。當記者問及“黑飛”的情況后,王先生又說,大家都是如此,他也就跟風了。
南昌高校已設立無人機研發機構
記者了解到,南昌航空大學已于2010年成立無人機研究所,是從事無人機及相關領域項目研發工作的科研機構,主要致力于低成本中、小型無人機研發和設計技術產業化工作。
羅明表示,無人機是多學科融合的研發項目。就讀于材料學院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申曉冬說起研發無人機的經歷,十分興奮。因為從小就喜歡飛機,進入大學后就參加了一個無人機研發項目,最后進入了研究所團隊中。申曉冬說,今年4月,他們團隊研發的無人機成功為浙江衢州電網尋線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同時也獲得了該公司50萬元的投資金額。
目前南昌有15家無人機公司
羅明介紹道,隨著無人機市場的壯大,南昌地區共有15家無人機公司從事著銷售、技術服務等工作,其中從事無人機研發的只有兩三家,可謂少之又少。
位于高新區的一家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小葉表示,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無人機飛控研發,主要用于電力巡查、警用以及農藥化肥噴灑等領域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
“無人機就是一個低空智能機器人,它可以讓一些高成本的項目降低成本,同時提高其安全性。”小葉說,無人機的出現將推動城市的智能進程,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無人機的應用其實是非常廣泛的,無論是測繪、搜救、巡邏、拍攝等,更可以延伸出很多產品和技術。”羅明說。
無人機飛行范圍有空域限制
如今,在南昌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操控無人機或航模的愛好者。那么這些“黑飛”的飛行器就沒有一個空域限制或規則進行約束嗎?
有專家表示,目前無人機隱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起降飛行過程中發生墜落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害、干擾軍民飛行器正常起降飛行、航拍“偷窺”侵犯隱私權、泄露國家機密等。我國對于民用無人機的管理,2009年以來就陸續出臺過《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規定》、《民用無人機適航管理工作會議紀要》等規定,但無人機“黑飛”亂象卻有增無減。
江西空管部門工作人員周小華告訴記者,今年9月21日,中國民航局發布了新《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第三章第十條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應當為其單獨劃設隔離空域,明確水平范圍、垂直范圍和使用時段。其中還規定,可在民航使用空域內臨時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劃設隔離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