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016年11月3日公告】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比特和原子中心主任Neil Gershenfeld為首的研究團隊利用軟體機器人技術設計了一種全新的變形機翼概念,與此前的變形機翼設計不同,這種新的變形機翼由許多像鱗片或羽毛一樣的細小的、輕量化的結構片搭接而成。這種被稱為“數字化材料”的結構片采用碳纖維增強聚合物之類高比模量材料制成,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組合成各種形狀,結構片間也可像鱗片或羽毛一樣相互運動,通過小型驅動電機在翼尖施加一個扭轉壓力即可使機翼沿翼展方向產生一致的變形。通過仔細選擇結構片尺寸和材料以及組裝方式,可以精確地控制最終機翼的形狀和彈性。
風洞試驗結構顯示,這種新的機翼在氣動性能上至少與常規機翼相當,但重量只相當于常規機翼的1/10。這種機翼結構的組裝無須大的復雜設備,可以使用小型機器人現場快速組裝,而且還可以快速分解,維修更換非常方便。研究團隊正在將該項技術應用到一架可飛行的無人機上,并邀請了一名認證試飛員進行了初步測試,感覺非常好,試飛員甚至做了一些特技。
除了MIT的研究人員外,研究團隊還包括來自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以及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的人員,相關研究成果已于10月26日發表在《Soft Robotics雜志》上,論文題目為《Digital Morphing Wing: Active Wing Shaping Concept Using Composite Lattice-based Cellular Structures》。按照Neil Gershenfeld的說法,這種技術將整個機翼變成一種機構、而不是將機構集成到機翼內部,這是一種設計理念上的變革,將會開啟分裂式創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