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初,吳大觀為技術領隊帶領20多人的技術隊伍,將發動機送到英國羅·羅公司進行高空模擬試車和部件考核試驗。

80年代初,吳大觀被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學院聘為兼職教授,學校多次請他講課,吳大觀現身說法鼓勵同學們獻身航空事業。
2009年3月18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3歲。
12 吳老貢獻
苦心研究
航空工業建立初期,吳老心里始終有一個愿望:一定要為新中國研制出我們自己的噴氣發動機!
萬事開頭難,到底怎樣設計發動機?他苦苦思索,決定第一臺噴氣發動機從教練機起步。1957年3月,噴發1A發動機開始研制,調人手、找資料、建設備…眾多難題,錯綜復雜,最重要的是發動機研制必須進行零部件和整機試驗。他帶領試制人員親自動手制作試驗器,解決了發動機的火焰筒和渦輪葉柵兩項最關鍵的試驗。經過吳老和廣大科研人員2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發動機于當年研制成功。 1958年7月26日,配裝了噴發1A發動機的殲教1飛機試飛成功。

獲得成功
新生的“中國心”開始了跳動!1958年8月5日,時任軍委副主席的葉劍英元帥、空軍劉亞樓司令員親臨沈陽出席了萬人慶功大會。1958年9月,裝有噴發1A的兩架殲教1飛機到北京做了精彩的飛行表演。 一年后,紅旗2發動機配裝高空高速殲擊機東風107開車成功,向國慶1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吳老曾說:“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發動機研制要上水平、上臺階,必須要堅持自主創新!”吳老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經過18年的研制,渦噴7甲發動機實現設計定型,它的研制成功是我國發動機從仿制到改進改型的成功跨越。渦噴7甲發動機同殲8飛機一起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不僅大量裝備我國空軍,還出口到國外,揚我軍威,壯我國威,成為我國航空發動機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渦扇6發動機是吳老一生中,主持研制的一個重要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