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譽有“華東茭白第一鎮”的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一架農業植保機MG-1緩緩起飛,并開始對200畝茭白水田進行噴灑作業。這是練塘鎮首次采用無人機進行植保工作,雖然在過去的幾年農民們通過電視、網絡看到過類似的場景,但當八旋翼無人機伴隨著轟鳴聲略過農田,仍然吸引了不少過往的農民駐足觀賞。
植保無人機“錢景”
從“去年農業展銷會上看到無人機,不過也沒有過分關注。”到今年“在上海廊下鎮看到有農戶在做無人機植保測試,嘗試采用無人機植保。”引起上海青浦練塘農副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國華試用農業無人機的動力很簡單,由于直接對接農業合作社和大型農戶,他切身感受到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
“整體而言,飛防作業價格其實比現有的人工勞動力成本更貴一點,但后期勞動力成本上升后,農業自動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葉國華表示。
據大疆創新農機銷售華東區負責人胡洋介紹,作業人員手工背負農藥進行噴灑的作業量是每天10-15畝,而植保機噴灑農藥的作業量是每天300-500畝,植保機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效率的40-60倍。
更為具體的一筆賬是,在茭白水田上,人工作業價格約為15元/畝,無人機作業價格為10元/畝。假設一個農戶要在一天內完成500畝噴灑任務,無人機比之人工噴灑可以節約2500元。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植保航空作業面積滲透率為65%,日本為50%,中國為2%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無論是從市場需求的規模化程度、商業前景抑或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農業植保有望成為繼航拍之后下一個引爆點。
“做好充足的準備,免起褲腿下到田間地頭。”在此前的采訪中,大疆創新公關總監王帆曾向第一財經如此描述大疆對于植保市場的決心。將三、七分的國內外市場比例,轉變為對半分,通過商用無人機,尤其是農業方面獲取國內市場,是其最明顯的策略。
截止目前大疆已經出售了2500多臺農業植保無人機,而2015年全國范圍內的植保無人機總共才銷售了2324架,一直定位于無人機植保服務商的極飛科技也于今年開始租賃銷售無人機,賣服務+賣飛機成為當前最普遍的兩種賺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