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大家對無人機安全認知有3個事情:
一、持證是否就不是黑飛了
二、國家對于黑飛到底是如何定義的
三、需要在禁飛區飛行到底如何進行
我們來依次解答
一、持證不是確定黑飛的標準,且無人機飛手證合法性待商榷。

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關注無人機的“黑飛”問題。最近以來,一些行業協會和培訓機構等正在對無人機飛手展開培訓,并向通過考核的飛手頒發相關合格證。部分媒體宣傳中也有意無意地將有無此合格證視為無人機是否“黑飛”的唯一標準,這其實是對我國現行飛行政策的片面解讀。

1、 所有無人機的駕駛員都需要有合格證嗎?
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的要求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2013年11月頒布的咨詢通告《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管理暫行規定》),以及2015年底頒布的《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以下簡稱《無人機運行規定》)。
《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提到,下列情況下,無人機系統駕駛員自行負責,無須證照管理:
1. 在室內運行的無人機。
2. 在視距內運行的微型無人機。
3. 在人煙稀少、空曠的非人口稠密區進行試驗的無人機。
同時,《管理暫行規定》中,將微型無人機的標準明確定為“空機重量小于等于7千克”。現在市場上主要的消費級無人機(如大疆的精靈、悟、御,零度DOBBY、探索者)都屬于此類別,因此根據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在視距內使用微型無人機的駕駛員是無須接受證照管理,也就不用考取合格證。

而對于現在漸漸熱起來的植保無人機,《無人機運行規定》也并未要求所有飛手都需要考取合格證,而是僅規定“作業負責人”及“獨立噴灑作業人員,或者從事作業高度在15米以上的作業人員”應持有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
因此,根據民航局對無人機運行的相關規定,已經非常清晰地將市場常見的無人機進行分類定義及明確相應駕駛員的管理要求;現在諸多媒體報道將“微型無人機”與“輕型”、“小型”和“大型”無人機混為一談,對運行場景不加區分,混淆不同的概念及管理要求,并沒有對政策進行全面的解讀,不利于社會正確認識無人機產業和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