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世界各國都各顯身手推出了無人機獵捕工具,荷蘭警方用上了老鷹,而日本警方則用無人機張網抓捕危害安全的無人機。不過,澳大利亞人更為直接,他們開發了一款名為DroneGun的“反無人機槍械”。外形上看起來類似于步槍,它通過一系列天線來干擾或壓制操控者對無人機的控制。它的電源由使用者背在背上。
這款武器的射程超過1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并承諾能夠立即讓無人機停止向操控者發送圖像。這種槍看起來和其他反無人機干擾步槍類似:一根天線附在一臺電腦上,做成槍的形狀。
美國反無人機系統不可能被出售
自從無人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時,反無人機系統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無人機設備的需求量到現在很難評估,民用級不用說,很大程度上術語偽需求,這些做干擾器的面向的客戶都是軍用警用,但是現在公安部門對這類設備的采購還沒有指定相關標準,所以,各家研發上也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
在國外公司的“反無人機槍械”頁面上詳細而明確地提醒“這種裝置不能、可能也不會在美國出售或出租,除非是賣給或租給美國政府及政府機構”,而且前提是得到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批準。為什么要聯邦通信委員會批準?因為這種天線槍實質上是干擾和控制裝置,通過發出無線電信號來干擾并壓制無人機操控者發出的指令。不管這類干擾裝置在伊拉克摩蘇爾周邊的戰場上會發揮何種重要作用,它們都不能在美國國內使用。
反無人機系統廠商需要努力比無人機制造商搶先一步發現漏洞,相信這也是無人機廠商不愿發生的,試想一下如果反無人機隨處可見,他們要接到多少了投訴電話說:“他們家的飛機不受控制不知道飛哪里去了,要求賠償”。
一名美國研究者演示了如何在1英里外劫持一架警察、消防員使用的四驅無人機。他使用的工具不過是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個廉價數字信號發射器。不僅是無人機的WiFi信號依賴不安全的WEP加密,無人機和操作者之間的信號連接甚至使用了更加不安全的協議。這一切使得無人機很容易受到“中間人”攻擊。這種漏洞在一系列高端無人機中也存在。
反無人機設備的安全漏洞也很重要,心懷不軌的人可能利用漏洞劫持反無人機軟件,然后用這些軟件來控制那些合法的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