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定位能力
這一遙感系統在精確定位方面的出色能力,給偵察勘探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 —— 它能夠通過衛星導航定位和慣性導航等手段獲得高精度定位信息,配合高精度時間同步等技術,對曝光位置、姿態能夠進行綜合有效的采集整理,因此能夠直接完成地理定向,大大減少了偵察勘測的工作量,甚至可以免除地面輔助工作任務。這對于南海無人島礁偵察任務極為重要,因為如果需要在這些島礁上進行地面勘測,人力物力消耗極大,工作周期很長。
它的衛星定位能力,來自于完全自主的中國北斗短報文通訊技術。這不僅解決了不依賴外國技術的精確定位問題,還在遠程信息傳輸、實時監管等方面另辟捷徑,在傳統的遠程無線電通信手段之外,增加了一個通過北斗衛星直接與后方通信的有力手段。這非常有利于遙感、空管等各個部門對大量無人機進行有效監管、指揮調度、實時管理。
多架次同空域作業能力
多架次同空域作業能力,令這一系統內的多架無人機可以同時進行偵察勘測。這要求在多架無人機、地面系統之間實現多頻、多平臺同步在線無線電傳輸,并確保互不干擾、消滅互相碰撞的可能性,有一定技術難度。多架無人機在同空域執行任務,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時間敏感任務、例如救災搶險中的航測信息收集時間。
這一系統的無人機,使用了性能較好的風冷四沖程活塞發動機。機身使用先進的碳纖維高強度復合材料,重量輕、強度大。倒V形尾翼阻力小,結構重量小,控制能力依然完善。這一動力配置、結構重量優化的組合,是30小時巡航能力的關鍵。
超長航時無人機遙感系統的兄弟無人機機型,大小、航程、整體布局有所區別
隨著中國衛星遙感、有人駕駛航空遙感平臺、無人平臺的蓬勃發展,中國在軍事、救災、探礦、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規劃等方面的航拍應用能力越來越強。最新無人機航空遙感系統的出現,為這一領域的實時性、機動性、航拍影像分辨水平、運營成本可承受性等等方面帶來了進一步的突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無人機已經參與了大量救災任務,例如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蘆山地震等等,發揮了其它平臺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著中國軍民領域無人機應用的不斷開拓,無人機、通用航空在低空同空域飛行時不斷迫切需要解決的安全避讓問題,將直接獲益于超長航時無人機遙感系統的“組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