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激光炮的軍用無人機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無人機是采用火箭助推、無動力滑翔的方式飛行。這種無人機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說,通過火箭把無人機帶到大氣層的臨界位置,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砸向大氣層,實現乘波飛行。這個方式類似于玩“水上漂”,就是把薄石片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打到水面上,讓石子在水上漂行,而大氣層就相當于水面。無人機在這種狀態下,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
臭鼬工廠副總裁阿爾?羅米格說過,速度是新的隱身手段,超高速飛行器將成為游戲的改變者。這種無人戰機一旦投入使用,將改變戰爭形態和“游戲規則”,使現有的攻防體系發生重大變革,既有的防御手段將面臨被“清零”的危險,將會形成新的戰略威脅。
(五)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大力推進無人機系統的智能化。無人機系統是典型的信息化裝備,美國在《2013-2038年無人系統綜合路線圖》中提出了無人系統面臨的九項瓶頸技術,其中互操作性、自主性、通信、安全、傳感器、計算機等六項都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
二十年來,無人機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其中,信息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地推動作用。除了無人機,傳統的信息技術解決遙控遙測、跟蹤定位和信息感知處理問題。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三個特點:
第一,無人機發展與新興信息技術產業密切相關。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含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正在深刻影響著無人機技術的變革。
①在大數據技術方面,無人機作為空中移動的傳感器節點,能夠在大地測繪、國土資源調查、氣象探測、交通監管、工林業生產、物流運輸、個人消費等領域產生海量的數據。還包括無人機飛行參數信息,部分數據具有至關經濟效益,而大部分數據需依托大數據技術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②在云計算方面,將來很多的無人機要得到解放,機上的計算、機上的存儲、機上的智能能力,這些都需要通過云端來解決。
③在物聯網方面,物聯網是一個比移動互聯網更加復雜的生態系統,倡導萬物互聯,無人機融入物聯網后將更好的發揮機動、靈動、傳感器數據多樣等優點,實現人機交互、互操作、互理解。
第二,信息基礎設施將成為無人機組網測控和飛行管理的重要依托。現在,要想將無人機產業化,航空管理是一個重大問題。因此,必須依托基礎信息設施來解決未來交通的管理問題,不可能按照現在的方式來進行航管。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互聯網基礎設施以及廣播電視基礎設施都將成為無人機組網和飛行管理的重要依托。
其中,廣播電視基礎設施有什么用呢?假如將來一旦無人機開放使用,需要基本達到三個能力:可規避、可探測和可控制。廣播電視發射的信號非常多,只要能夠探測就可以把無人機進行組網。因此,信息基礎設施將會成為無人機組網測控和飛行管理的重要依托。
通過三大基礎設施提供的安裝和飛行管理等共用平臺,結構專用的軟硬件,最終覆蓋全國無人機組網測控和飛行管理系統。
單機智能飛行涉及到環境感知與規避,包含了探測、通信和感知,信息融合、共享、環境自適應、新型傳感器。智能路徑規劃涉及到很多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智能飛控要解決開放性、自主性和自學習;還有智能空域整合和智能飛行。智能飛行器是指各式各樣的飛行器,既能在水里能飛,也能在空中飛,這個過程還是在不斷變化的。
多機協同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其中的關鍵技術是協同指揮控制以及協同態勢生成與評估。多機協同路徑規劃和單機路徑規劃是不一樣的,無人機相互之間需要協同,這樣才能避免發生行駛路徑混亂。另外,協同的語義交互的核心是對機器自然語境的理解,將來的無人機將和其它的系統協同工作,因此要實現機器理解的機器語言。
任務自主智能的概念和終極的無人駕駛汽車的概念是異曲同工的,就是可以實現自主駕駛。例如,目前的無人機在執行查打結合任務的時候,還需要技術人員來通過屏幕遠程操作,觀察物體是不是目標,能不能進行打擊,而我們對未來軍用無人機的要求是它能夠自己進行判斷并進行打擊,這也是軍用無人機應用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