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圖 來源網絡
然而,當共享經濟與無人機相碰撞,就產生了不同的火花。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創業學教授龔焱此前就表示,要適用于共享經濟模式要依據三個標準,我們以植保無人機領域為例,可得出以下的分析。
其一,是否能重構體驗的顛覆。這種顛覆并非對原有業務的體驗進行改良或放大,而是革命性地產生變化,換句話說這種變化升級要成倍出現才能算。我們拋開現在市場上縹緲的數據,通過比較科學的實際測試每臺無人機每日噴灑農藥的效率大概是人工的10倍,這確實是對傳統噴藥方式的顛覆,也是對人力資源的一種釋放。
其二,是否能重構商業價值。龔焱重點談到,整個共享經濟的大前提,是建立在碎片化時間以及閑置資產。共享經濟模式,是否能夠真正釋放碎片化時間的價值,是否真正能夠釋放閑置資產價值是關鍵。如滴滴打車、Uber都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而植保無人機飛防隊的建立,也同樣是看到了市場缺失的空白點,也成功的利用了企業手中的產品,在全國各地開展對應的植保無人機噴灑作業。
其三,是否能重構連接。連接的方式以及連接的成本、連接本身的三個緯度上能夠徹底重構。在植保無人機領域,想要成功的將植保無人機落地與實際的農田作業,就需要和農民產生聯系,在很多企業大佬眼中散戶并非是產品的最終購買者,他們將著眼點放在了中間商上。譬如很多東北的農場主會將田地交給可以提供配套服務的農業服務者,而無人機的加入是一種新的應用工具的現身,使得農戶與中間商以及企業產生了聯系,并且這種聯系是互惠互利的。
當然植保無人機的應用只是無人機大應用的一個縮影,2016年的無人機行業是火熱的,但是作為資本寒冬的一年,也同樣“凍死了”很多原本想在這個領域一展宏圖的企業,不得不讓人在一片大好的市場面前,冷靜的思考,在共享經濟的這一年,縱觀整個行業,如何安身立命 ,如何在新的一年里重獲生機。
總結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共享大數據,共享市場需求。
諸如今年8月在蘇州成立的我國首支“全國無人機植保跨區作業服務隊”,由十家無人機企業、植保服務隊組成,將根據全國農作物生長情況和病蟲害發病情況,組織無人機植保隊進行跨區作業。通過這種服務方式,獲取各地的實際農業發展情況、糧食規模、病蟲問題,獲取農業大數據,共同探索無人機植保行業經營管理模式,基于無人機植保聯盟,還可以提供統一大數據支持和調配服務的網絡平臺。經過科學實踐與發展,基于衛星遙感等數據的農業病蟲害監控以及預報技術,并可利用測繪數據完成噴灑地塊分析、飛機航線自動設定,推動無人機植保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合理有效快速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市場需求。
當然各行各業往往是創新早于監管,但在發展過程之中,它又必須逐步融入監管。就好比在今年,隨著神州專車正式獲準掛牌新三板、易到獲得樂視投資起死回生、滴滴與優步中國完成繼快的打車之后的第二次合并,出行領域的共享經濟被徹底催熟,緊隨其后的就是醞釀了兩年之久的《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經終于出臺。
共享經濟在給普通用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重重矛盾和挑戰,在出行領域如此,在無人機行業也是一樣,適當的管理政策的出臺不僅會規范市場,也將督促企業生產出更加高質量的產品,于消費者、于國家以及企業自身都是有利的,這才是貢獻經濟實現共贏的本質所在。
2016年將盡,惟愿在未來,冰雪漸融,無人機行業更興!
圖文來源:宇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