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不太熱的無人機應用市場正在覺醒)
環保和無人機,一個離不開監測儀器儀表,一個離不開傳感器應用。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稅法》。作為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也就意味著環保產業將成為國家建設的重點,無人機在環保領域的應用或在2017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傳統的監測執法主要由人工完成,因其高耗時、高成本、后期工作量大、并且無法實時完成相關要求,污染來源無法追溯,加上違法企業及個人手段改變,追查難度越來越大,而不能滿足諸多業務需求,以無人機在線遙感監測為代表的環保監測技術手段變應運而生,無人機遙感系統具有視域廣、及時連續的特點,可迅速查明環境現狀。
水域:借助系統搭載的多光譜成像儀生成多光譜圖像,直觀全面地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提供水質富營養化、水華、水體透明度、懸浮物排污口污染狀況等信息的專題圖,從而達到對水質特征污染物監視性監測的目的。
陸地:針對應急事件,其遙感系統安全作業保障能力強,可進入高危地區開展工作,也有效地避免了監測采樣人員的安全風險。通過多光譜分析,得到大面積測區的各項監測數據,以面信息結合傳統點信息,從而為整個測區宏觀環境評價提供依據。能與GIS及遙感應用系統方便集成,可快速搭建環保應用,能保障提供綜合和周期性的服務。
空中:無人機還可搭載移動大氣自動監測平臺對目標區域的大氣進行監測,自動監測平臺不能夠監測的污染因子,可采用搭載采樣器的方式,將大氣樣品在空中采集后送回實驗室監測分析。其結果能直觀、全面地演示空域環境狀況,對污染物影響程度和范圍進行監測和預警。
特別是當前針對霧霾的環境治理,無人機可從航拍影像,空氣檢測等多角度助力,幫助人們發現霧霾形成的根源,尋求科學的解決方案。
無人機環保應用實例
植樹造林傳統的種植方法是雇傭人工種植樹苗,主要缺點是耗時長。2015年一家英國創業公司設計了一款無人機,能遠程操作,飛行離地面幾米,將特殊的種子膠囊噴射到土壤中。這款無人機每分鐘能發射10顆種子,據估計一個小型無人機組一天能播種多達3.6萬顆種子。
此外,無人機還能用于植樹造林。科學家根據無人機提供的航拍影像,利用特殊的軟件繪制森林砍伐的范圍。
而且它還能抵抗森林火災,熱成像技術也被應用于發現森林火災,通過無人機定期監控森林情況,能快速發現火災隱患。在滅火期間,用無人機來發射助燃劑,則不會對飛行員和消防員的生命造成威脅。
保護動物由于其配備有體型較輕、畫質清晰的照相機,無人機能獲取十分詳細的航拍影像,這些影像被轉化為3D模型。科學家通過定期獲取一個地區的影像,能快速判斷其棲息地是否發生改變,分析在特定棲息地附近的人類活動變化,例如毀滅性的種植園的增加或者城市擴張,確定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化。
因為能快速收集數據,無人機能從空中定位無線電信號。所以科學家們能利用其追蹤更多的動物,從而保護它們。
而且無人機能配備各種工具,其中包括熱成像相機,幫助士兵快速獲取潛在偷獵者的位置,并快速展開抓捕工作,打擊偷獵者的違法行為。
土地恢復IST公司采用的無人飛行器(UAV)配備了最新的安全程序和有效捕獲接近實時數據的遙感技術。它可搭載遙感設備(包括彩色和紅外攝像機),安全高效地進入到技術人員難以到達的危險地區,拍攝和收集修復場地的地理參考圖像,并有效地管理和分析修復場地可視化數據。與傳統的調查方式相比較,采用無人機進行修復現場調查具有成本低、安全高效、定位準確和可重復性高的特點。
環保,一個暫時不太熱的無人機應用市場正在覺醒。
我們重視其在環保方面的應用,也不能忽視其本身存在的不足,相關的法律法規亟待完善、技術手段仍需改進、續航載重有待提高、飛手培養與管理等種種考驗仍然需要注意。
而且從實際運用中的情況來看,在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方面,無人機雖好,但不少專家仍然發表了審慎和理性的看法。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曾表示,“靠無人機等技術的進步來查污染偷排固然讓人欣喜,但中國的污染問題需從制度建設上解決。“當前,企業守法意識薄弱,守法要花錢,違法可賺錢,這是問題。”業內專家也指出,中國在污染監測方面僅靠技術進步是不夠的,真正的思路應該是考慮如何通過一些經濟杠桿,或者法制逐漸地建立起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誠信機制,讓企業自發地去保護環境。
科技最終的意義應該是服務人類,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基于這一出發點,那些綠色環保的科技創新更應該被支持和倡導。2017年或許無人機的環保應用形成一個新的風口,我們不妨一同見證,科技創新為我們營造的一個更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