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phys網站2016年12月22日刊文,一個由普林斯頓大學牽頭的工作組已研制出一種解決制造現有硅基量子計算機問題的設備,該設備將某個電子隔離,以便通過光子傳輸海量的信息,然后該電子再充當通信員,將信息傳輸至其他的電子,形成計算機中的各條電路,該成果代表著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HRL實驗室、至少于五年時間建設一種電子-光子間簡短對話強大能力努力的結果。
該發現正如在人類的交互中,為了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需要做許多事情,如說同一語言等。該工作組已能夠使電子狀態的能量與光子共振,這樣兩者可以互相對話。
這一發現將幫助研究人員使用光線與獨立的電子互連,即量子計算機中的位或最小數據單位。 量子計算機是一種先進的電子設備,它能夠利用如電子這樣的微小粒子執行更高級的計算,它遵循量子的規則,而不是現實世界中的物理定律。
研究人員在器皿中俘獲了一個電子和一個光子,然后調整電子的能量,使得量子的信息能夠轉送至光子。這種耦合使得該光子能夠將信息從一個量子位(qubit)傳輸至1cm之外另一個量子位處。
量子信息是非常不穩定的——該環境中的極小干擾就可以讓其全部丟失,但光子擁有耐環境破壞的更高魯棒性,并可能在量子計算機電路中傳送量子信息,包括從量子位到量子位、至在量子芯片到電纜之間。
該設備的成功在于新的電路設計,使得導線更靠近量子位和減少其它電磁輻射源的干擾。 為了減少這種噪聲,研究人員引入了濾波器,免去連往器皿導線上的無關信號。金屬線也屏蔽了量子位。這樣該器皿環境比此前實驗環境的噪聲低了100到1000倍。
據1996年發表全球有關開發量子計算機最有影響力論文的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量子信息研究所物理學家David DiVincenzo稱, 人類在尋求實現與單獨一個電子強耦合的適合環境條件組合一直進行著漫長的斗爭,我很高興看到已經發現了一個包含各個參數的環境系統——第一次進入了一種強耦合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