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稱為植保無人機無年的2016年,各種植保黑科技頻頻出現,貌似預示著未來一年,集大成于一身的植保無人機將要降臨。
2016年被稱作“植保無人機元年”,農業智能裝備黑科技頻出:無人機的雙目壁障、仿地飛行、RTK精準定位、北斗信號雙差分、信號塔等都在推進著植保無人機的進化。
植保無人機在今年取得突破是綜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天時上,植保類農業機械正是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重點支持的當家花旦,5年內將是行業快速上升期,另外由于農村勞動力的長期性短缺,未來5年也將是植保無人機的快速滲透期。從國家政策設計層面看,“農用航空”從2014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開始,已經陸續有扶持、支持政策落地。
地利上,民用無人機急需在航拍之外找到新的一個增長點,而農業無疑是一個絕佳的突破口。首先,我國農業死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植保又必須每年保證每年都要有4到5次的頻率,這就保證了植保無人機的市場足夠廣闊。其次,我國農業已經從播種到收獲基本都實現了機械化,唯獨植保還是機械化上的一塊短板。
人和上,恰逢新農人興起,不再固守傳統的耕種方式,而是跟著習近平提出的“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號召,大力發展天空生產力。作為中國現代農業智能裝備的新成員,植保無人機憑借其高效、安全的特性,迅速占領了新一代農人的頭腦。成為大學生返鄉創業、退伍軍人回鄉安置、農民工返鄉置業的首選項目。
植保無人機的推動一直是個問題,在2016年,很多廠家通過天南海北的演示,在普及無人機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目前,業內的普遍共識是,植保無人機還有諸多掣肘,包括:價格貴、續航短、缺少專業操作手尤其是懂農業技術的操作員。但從2016年的表現來看,無人機的價格不僅下降了,還發展了新的模式,請飛防隊作業或者租賃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已經被接受,“滴滴打飛機”不再遙遠;新型動力系統(如石墨烯、氫燃料電池)的突破,也正在逐步解決續航問題;專業飛手的發展就更快了,不僅有AOPA的駕駛員合格證和中國航協的ASFC證書,大疆還專門推出了針對其植保無人機操作的培訓學校,專業飛手的培養已經足夠成熟,但針對其農業技術的培訓尚需加強。
這些都是民間可以做的、已經做的,那政府層面該怎么做呢?
從政府層面來看,最迫切的是要盡快形成全行業統一的技術標準。在農業用無人機方面,雖已完成農業行業標準農用遙控飛行植保機安全技術要求正征求意見稿,但我國尚未發布行業標準。所以,當務之急是由頂層設計牽頭來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說到底還是一個突破思維的問題。
而無人機本身存在的技術難點,包括:載荷與續航技術待突破、農藥研發與噴灑技術規范推進緩慢、作業穩定性有待大大提高等等,也亟待解決,技術的創新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另外,植保無人機難以推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在農業中生產面臨諸多問題:快速旋轉的槳葉容易造成人員傷害;電池、燃油意外起火;高濃度藥液引起的人員中毒;定位不準超出限定作業區域;不能定高等等。這些問題也是制約無人機的重要因素,安全問題不解決,植保機的發展會很受限。
除了產品的技術水平,與植保無人機低空低量高效施藥所配套的施藥技術,也是當前市場的短板,使用者沒有一套科學完善的判別標準以確定在噴霧過程中所需要的霧滴粒徑、霧滴沉積分布密度、農藥濃度等施藥參數。另外,植保無人機的維修及培訓后市場也需同步搭建。近年來民用無人機逐漸興起,全國各地均有植保無人機制造企業,但相關配套的產業鏈分布地區不均。
那么,在新的一年中,哪些力量會是推動植保無人機發展的重要力量呢?
頂層設計的引導:由于農用植保無人機的特殊性,單靠企業推廣難度比較大,但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投入,因此政府應適當引導和支持農用植保無人機的研究,研制和推廣。
業務水平過關的飛手:無人機駕駛員的培養是農用植保無人機能得到廣泛應用,整個行業得以健康、安全、快速發展的基礎。為確保安全和使用效果,擁有農用植保無人機的單位,應使用經過正規機構培訓的無人機駕駛員來開展田間作業。
監管單位的努力:目前,為了促進無人機作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中國民航局已經下發了《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AC-61-FS-2013-20)、《關于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資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民航發[2014]27號)、《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MD-TM-2016-004)、《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AC-61-FS-2016-20R1)等規范性文件,規范了無人機駕駛員的管理,使無人機行業安全、健康發展得以保障。
施藥技術的提升:農用植保無人機作為低空低量施藥器械,其所使用的藥劑和施藥技術是有別于傳統施藥器械的。因此,在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推廣過程中,應結合飛防專用藥劑及其配套施藥技術的推廣來開展工作。
產業化的推動:農業領域智能化是繼機械化后又一革命性進展,其市場龐大,收益可觀,值得國家投入相應的資源。
經歷了一年的準備醞釀,2017,應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