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defense網站2015年6月11日刊文對歐洲的空中力量前景進行了分析評論,指出最近在伊拉克、利比亞、俄羅斯、敘利亞和也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已經激化了歐洲國家在中、長期軍事結構和裝備需求方面所面臨的根本問題。而短期內,大多數歐洲航宇防務部門的關注重點仍將是充分弄清楚A400M軍用運輸機墜毀的原因,此次事故已經致4名機組人員死亡,這也無疑成為一種悲慘的警示:風險仍然是航宇開發的一種內在因素。
在過去十年中的空中戰事已經展示了歐洲空中力量的靈活性、響應速度和廣度,但是它們也提供了一種長期的爭辯,即這些空中力量是否能夠單獨完成戰略任務或者是否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同地面和海上部隊協同執行更遠的作戰任務。在利比亞內戰中的北約作戰對支持反卡扎菲力量提供了決定性的優勢。在今年的沙特主導的對也門胡塞叛亂份子的聯軍空中打擊為政府力量提供了喘息的機會,但最終并未能迫使胡塞份子進行談判。相反,它導致了民眾的死傷,由此帶來的風險已經使得轟炸任務失去了該有的合法性。與此同時,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由美國主導的空中打擊已經對伊斯蘭國武裝力量形成了持續的壓力。此次空戰已經迫使伊斯蘭國武裝份子改變策略,大大削弱了其機動性和能力,也對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如石油基地形成了影響。但隨后的失敗表明空中打擊并不能真正的摧毀伊斯蘭國武裝力量。
實際上,此前歐洲開展的上述一些空戰環境中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反擊的空中威脅,而近來北約國家要應對更強大和更自信的俄羅斯空軍活動的防空需求,要求北約國家要重新考慮領空作戰的需求。
在軍機采購方面,第四代歐洲“陣風”戰斗機已經被達索公司成功推薦用來滿足卡塔爾的初始需求,同時該國還保持著第二批次的采購意向。而英國主導的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的“臺風”戰斗機采購交易已經失敗,法國目前則正向UAE推薦“陣風”戰斗機,在科威特,至少“臺風”和波音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都在被考慮用于取代其空軍的F/A-18C/D。
英國目前正在開展中的《戰略防御與安全評估》將會考慮英國皇家空軍(RAF)到2030年的“臺風”機隊服役及其數量情況,如果該機的壽命周期得不到擴展,則到2031年RAF唯一的戰斗機將僅剩F-35B。到2030年,RAF也將開始引入無人作戰飛機(UCAV),其可行性研究將有可能在2016年中期會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