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在其2015年8月3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PacNet》簡報上刊登了一篇由美國笹川和平基金會主席、退役美國海軍上將Dennis Blair和研究員Jeffrey W. Hornung聯合撰寫的題為《Missed opportunities in the Pentagon's new maritime strategy》的分析文章,對美國國防部近日公布的《亞太海上安全戰略》進行了點評。文章認為美國的新戰略是合理的,新戰略列出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三個海上目標:維護海洋自由、制止沖突和脅迫、促進遵守國際法和標準,以及為達到這些目標所需的戰略舉措,包括: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能力和派駐、與盟友和伙伴共同建立其軍事能力、提升軍事外交、以及加強區域安全機構和開發區域安全架構,展示了美國的再平衡戰略在軍事方面仍是健康且有活力。然而,文章認為新版戰略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發展的領域。
- 首先,在將中國視為所有事件的關注中心的同時,忽視了可能會在中國東海發生的不涉及中國的地域沖突 (如:日本-韓國、 俄羅斯-日本),區域海盜行為,自然災害,或武器擴散問題等。
- 第二,戰略文章錯過了強調美國軍事力量和海岸警衛隊不僅僅是威懾工具、還可以作為交流工具的機會。華盛頓對華的整體戰略是基于合作,但目前的戰略中缺少關于美國如何利用其軍事力量或海岸警衛隊與中國通過加強合作的方式建立密切關系的相關內容。
- 第三,太平洋島嶼國家僅作為美國的資產基礎而存在。除了關島,沒有提及其他任何島嶼國家。新戰略的主要功能仍主要集中于傳統安全問題,明顯缺乏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的關注,包括:各類走私、洗錢、非法/無管制/未報告捕撈、販賣人口等。如果分析的角度再廣泛一些,這些類型的安全問題列入會展示出該地區面臨的更多安全挑戰,給予太平洋島嶼國家以更多的急需關注將有助于減輕對中國的過度關注。
- 最后,北極從未被提及。雖然美國國務院負責美國的北極政策,但亞太地區居住著五個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家 (中國、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這些國家都對北極宣示了利益,并具有不同的主張利益的能力。美國國防部缺乏相應的背景政策是極端短視的。
文章最后指出,戰略文件首先要保證不犯錯誤,對海上事務給予全方位的更廣泛的關注將有助于改善美國在該地區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