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航空周刊》網站2016年4月2日刊文稱,]2015年,空客集團總裁湯姆·恩德斯呼吁航空航天界擁抱硅谷的創新文化。就在恩德斯6月份在AIAA航空大會上的講話過后,空客就宣布成立一個規模達1.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并聘請了一位前谷歌高管運行其在硅谷新設立的創新中心,旨在利用硅谷的數字技術來改造其航空制造業文化。除空客之外,似乎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希望進入航空航天這樣一個傳統上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管制嚴格的行業。
以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和杰夫·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公司為代表的眾多創業公司已經向人們展示了如何利用互聯網資源更加敏捷地創造出新的太空業務。根據金牛座集團分析師的報告,2015年,太空業務創業公司共吸引了18億美元的投資;根據道瓊斯風險報的數據,無人機業務的創業公司2015年共獲得約9億美元投資。
商用飛機市場的情況不太一樣,因為傳統制造商的壟斷地位非常穩固,創業者很難進入。比如1998年由微軟總經理拉伯恩建立的日蝕航空,原本計劃實現為空中出租車公司大規模、低成本生產超輕型噴氣公務機,但是在投資10億美元后于2008年破產了。
如今,許多創業公司卷土重來,意圖進入商用航空市場,將“顛覆性技術”和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引入進來,開辟新的市場。1年前在硅谷成立的、目前位于丹佛森特尼爾機場的博姆技術公司(Boom Technology)已經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它將研制一款小型的超聲速噴氣客機。博姆公司已經獲得了來自商業孵化器、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公司等許多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包括Y孵化器、山姆·阿爾特曼、六翼天使集團、八個伙伴等。
除此之外,博姆公司還吸引了許多航空界的專業人士加入。這包括公司聯合創始人、前亞當輕型噴氣公務機A700首席工程師喬·威爾丁,公司動力系統負責人曾是普·惠F135聯合攻擊戰斗機發動機項目經理,首席氣動工程師曾領導了灣流公司安靜超聲速項目,系統工程負責人曾為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船二號工作過。
博姆公司的咨詢委員會陣容也非常強大,包括前洛馬臭鼬工廠負責人弗蘭克·卡貝其、前臭鼬工廠安靜超聲速運輸項目負責人湯姆·哈特曼、前灣流超聲速項目首席工程師斯科特·布萊索。
據博姆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布萊克•斯庫爾(前亞馬遜總監)描述,該公司計劃研制的是40座級、巡航馬赫數2.2的超聲速客機,公司將把“正確的人和正確的文化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這樣一個“充滿激情的項目。”斯庫爾表示:“我們雇了很多來自大公司的專業人士,他們將會親自動手開發我們的項目。公司將會按照航空航天的技術標準運行,但是管理會更像一個軟件公司,這樣將會獲得效率的極大提高。”
博姆公司計劃在2017年末進行縮比驗證機的飛行試驗,然后開始同FAA談判以獲得適航當局的支持。目前,另一個瞄準小型超聲速客機的創業公司高峰宇航(Spike Aerospace)已經開始了同FAA的接洽,并樂觀地預計其研制的18座、巡航馬赫數1.6的低聲爆超聲速客機S-512將在2020年代早期服役。高峰宇航首席執行官維克·卡科利亞(曾經為GE航空工作過)表示,公司已經收到幾家投資人“8000萬-1億美元”投資承諾。此外,另一家研制超聲速公務機的Aerion公司計劃今年啟動其9座、巡航馬赫數1.5的AS2公務機研制,目前已經獲得了空客集團的工程支持和億萬富翁鮑勃·巴斯的資金支持。
總之,商用航空界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這些公司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的流動,更是傳統文化和顛覆性思維的交鋒,傳統制造商們想要守住自己的領地確實要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