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初創公司Lily在網絡視頻中宣傳的無人機產品,由于沒能在眾籌網站上募集的3400萬美金上兌現其相應的無人機,這致命的錯誤導致Lily最終倒閉。警方控制了出現在視頻中的2名來自前伯克利大學加州分校的畢業生Antoine Balaresque和 Henry Bradlow,并且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會對他們的項目Lily Camera進行指控。
該委員會規定,一旦眾籌項目的產品發貨期晚于約定日期超過30日的,需要向贊助者聲明,并提供全額退款保證。整個2016年,Lily都在推遲發貨日期,根據交付時間的不同,眾籌價格從499美金飆漲到899美金。委員會認為,這種行為是一種”惡意欺詐”。
2015年Lily憑借著全自動、易操作的概念獲得了主流媒體的追捧。截止到2016年,這款拋向空中、扔到水中,可以自行啟動的預售產品大受歡迎,一共獲得了超過6萬張訂單。
這里不想更多的討論兩個學工程的畢業生是否犯罪,只想回顧一下一個絕佳的創意是如何被浪費掉的,國內的創業者們從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法院對于Lily的指控中關鍵的一項是”有意誤導”。事實上,消費者被”誤導”簡直就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我們的生活被廣告所包圍,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為吃不到方便面廣告中宣傳的大塊肉而憤憤不平,只不過這次事情出現了一個小型初創公司的身上。
也許是Lily的理念過份超前了,現在”有證”的無人機飛手都知道,在大城市的主要區域飛飛機是要事先報備,申請空域的。學一個AOPA(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發的資質件少則也是幾萬大元。無人機(模型除外)暫時還是一個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玩具。
而Lily Camera則提出了全自動、零門檻的駕乘可能性,完全區別于傳統遠程遙控裝置(RCV)。能夠在極端復雜的野外環境中緊緊跟隨拍攝目標,而無需操作者具備任何飛行器駕駛經驗,這是從前無法想象的。
兩名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向公眾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創意,但是在花光所有錢的同時卻沒有能力實現它,反而在公眾的狂熱注視下不能自拔,越陷越深。
對于這兩名年輕大學生來說,Lily Camera可能是一堂生動的的社會實踐課。然而對于無人機產業而言,卻是給未來無人機之路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消費級無人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