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72無人機在氣動布局設計上采用上采用了脊狀機身,與大后掠三角翼融為一體,向后延伸到大約一半時形成了駝背式機身。脊狀構型和三角翼均設計用于提供增加方向穩定性、以及在較高巡航速度(馬赫數6.0)下獲得更大的升力。在發動機進氣道的外側,機翼前緣突然彎折,然后延伸到梯形機翼,構成了曲柄狀機翼前緣,由此形成了類似鋸齒的前緣角,可以提供渦升力,有助于實現低速飛行。
SR-72無人機的前體形狀設計為在高速狀態下實現進氣道預壓縮,但是沒有采用X-51A驗證機的乘波構形。臭鼬工廠并不熱衷采用乘波機的原因在于,研究發現,使用乘波構形的飛機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在必須長時間處于巡航狀態,并為此不得不消耗大部分燃料,因此研制人員希望研制出一種在巡航飛行時更加高效的飛行器。
SR-72無人機安裝在機身內部的發動機艙表明它承襲了HTV-3X的組合循環發動機構形,以及集成了內彎式渦輪-沖壓發動機的進氣道。與HTV-3X方案相比,該機的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只能限于使用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以實現氣動構形的低阻設計。這樣,利用戰斗機的發動機,可以更加容易地實現加速。同樣非常重要的是,通過一個共同的進氣道和尾噴管,顯著降低了進氣道溢流阻力和噴管底部阻力。
如果五角大樓有意投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準備在2014年啟動SR-72項目,預計在2030年投入使用,SR-72無人機采用雙發設計,長度超過30.48米,以馬赫數6巡航飛行。與SR-71偵察機相比,該機的尺寸上與之基本相當,且具有同樣的航程,但是最大速度增加了一倍,并且具有攻擊目標的可選能力。
出于穩妥起見,臭鼬工廠考慮首先研制一種可選有人駕駛的飛行研究機(FRV),其長度大約18.29米,采用一臺全尺寸發動機。這架驗證機的尺寸與F-22戰斗機大致相當,采用一臺發動機,能以馬赫數6的速度持續飛行數分鐘。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想,一旦FRV完成其基本的驗證機角色,它將成為發展各項高速ISR技術的一個試驗平臺,并用于測試SR-72無人機的機載武器、航空電子設備和數據鏈系統。根據計劃、FRV將在2018年開始研制,在2023年實現首飛。這個時間表取決于DARPA/美國空軍啟動的高速打擊武器(HSSW)的研制進度,同時還與美國空軍高超聲速路線圖相吻合。確切地說,SR-72項目還處于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距離型號項目發展尚需時日,還不足以構成現實威脅。僅從波音公司X-51A驗證在幾年試飛過程遭遇的一波三折可以看出,FRV驗證機的飛行試驗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因此,臭鼬工廠在高超聲速技術的發展道路上同樣會歷經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