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無人機資料圖
翼龍無人機試驗畫面
原標題:天下誰人能識“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架無人機,在不同視角下,卻有不同面目。你看,在軍事專家眼中,它是即將顛覆傳統戰爭的空戰“幽靈”,不怕死,不怕累,會團結還高智商;在設計師眼中,它是迎來創新發展之春的“明星產品”,戰時尖兵,平時工兵,處處可用;在飛行員眼中,它是代替自己升空的“斗士”,人機合一,心神相牽,不離不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架無人機——
設計師看無人機如何發展——
三大趨勢迎來創新之春
■“翼龍”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
近年來,中國無人機產業呈井噴式發展態勢,既有像“大疆”一類的微小型民用消費級無人機,也有如中國航空工業研發的“翼龍”等大型無人機。這些無人機迅速發展、快速擴展到國內外軍民用市場,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李屹東。
軍用高端大中型無人機在中國令人驚嘆的高速發展,其實并不是一個獨特時間的孤立現象。這背后是我國二三十年的技術積淀和強大的工業、科技基礎。例如,大型無人機設計中有一個要求,就是所有控制必須考慮數據鏈中斷后,能自動處置,確保飛行安全。這個技術,就是在我國數字電傳飛行控制、先進導航、綜合航電和自動控制等技術突破的基礎上獲得進展的。
當前世界范圍內無人機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展望未來,無人機將在以下三個方面持續發展。
第一,無人機平臺能力持續提升。無人機平臺因各自任務特點的差異,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態勢。例如,小型無人機會越來越小,以適應“蜂群”使用需求;而大型無人機可能會越飛越高、或者更快、或者更加機動、或者時間更長……這樣的趨勢為無人機的擴大應用打下了基礎。
第二,無人機會越來越“聰明”。目前受到技術發展的限制,無人機多數還是按人事先計劃的任務來飛行和完成任務的,對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處理能力不足,對周邊態勢的感知能力、多個飛行器的協同能力等更高級的要求也有很大缺陷。當前,各國、各研究機構都在為無人機更“聰明”而努力。例如,已經有多個研究機構演示了數十上百架無人機的協同飛行,人工智能技術也在引入無人機的控制領域。相信無人機的智能化程度會迅速提升。
第三,無人機將深度融入各種應用系統中。高端無人機不是玩具,它必定承擔著某些使命任務;它也不會是“獨行俠”,必定會越來越融入各種應用系統中。與應用系統的融合程度越高,無人機的作用也越大。例如,未來無人機必定與有人飛機一起執行任務,各自承擔各自的任務,而又相互協作、取長補短。這既有賴于無人機任務載荷能力的不斷強大,也依賴于系統的智能化、信息傳輸、人工智能決策程度越來越高。
以使用推動發展,在發展中促進應用,這在中國無人機行業中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以中國航空工業研發的“翼龍”無人機為例,它已經有多個批次產品,裝備了多個國內外用戶,并且投入了多次實際應用任務中。在國外用戶中,“翼龍”無人機參與了多次反恐作戰、邊境控制、情報收集等任務,飛行時數已達數萬小時,保持了較高的出勤率;發射各種武器上千枚,命中率保持在90%以上。同時,“翼龍”無人機也經受住了沙漠高溫、高寒大風、高原起降、山區地形、海洋環境等多種嚴酷條件的考驗。
埃及空軍3月18日使用“翼龍-Ⅰ”武裝無人機向IS聚集的建筑發射導彈并成功命中,其中一枚導彈直接命中一輛準備逃離的皮卡。
“翼龍”快速反應和高強度持續作戰能力特別突出。在一次作戰行動中,3架“翼龍”在連續7天內,每天24小時執行戰區封控任務,成功控制了戰場的發展,為其它作戰力量的部署贏得時間。還有一次,“翼龍”無人機發現有恐怖分子正對“飛毛腿”導彈進行加注,幾分鐘后即將發射。操作員馬上用無人機所攜帶的空地導彈對“飛毛腿”導彈發射車進行攻擊,摧毀目標,避免了損失。
“翼龍”無人機在國內外的應用,不但改變了用戶對中國產品的認識,也改變了用戶的作戰方式。這些戰例的積累,對“翼龍”和其后無人機的改進、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無人機發展的春天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