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海上烏云密布,大雨將至。銀灰色的無人機,猶如獵鷹般在云層間快速穿梭、搜索著獵物。
“發現目標沒有?”對講機里傳來指揮員焦急的聲音。
“看到疑似船只,但云層太厚,正在降低飛行高度,實施近距離識別。”只見一名海軍上士,邊說邊操縱著無人機朝目標飛去。他急切卻不慌亂的氣息,穩健如行云流水的動作,顯得格外淡定從容。他就是東海艦隊航空兵某部的無人機飛控師費濤。
“預計20分鐘后,海域風力加大,會有中到大雨,且伴有雷電。”聽到氣象員的通報,戰友們都為費濤捏了把汗。
此時,飛控席位上的費濤,眼睛緊盯屏幕,他快速籌劃完成任務所需要時間。“距目標5公里2分鐘,偵察取證5分鐘,飛出雨霧區8分鐘,20分鐘足以完成任務!”
熟悉費濤的人都知道,他這份自信絕非虛言。雖然接觸無人機飛控不到5年,但獨立精準操作無人機起降100余架次,安全飛行近200小時,執行海上偵察任務。這份成績單在整個東海艦隊也可圈可點,他因此有海上“獵鷹”的美譽。
“費濤的成長得益于他把學習鉆研無人機當成最大的興趣,一門心思琢磨解決無人機飛行訓練中遇到的‘攔路虎’,執著創新并樂此不疲。”談起這個兵,連長李建坤一臉的自豪。
2011年7月,費濤大學畢業,一直夢想海軍藍的他,直招入伍來到東海艦隊。作為無人機部隊的一員,他暗下決心,要做一名“不上天的飛行員”,向這個頗具挑戰性的崗位發起沖擊。
那段日子,他像上緊了的發條,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除了完成日常的學習訓練外,他一有空就扎進學習室里鉆研無人機理論知識,經常拉著技術骨干問個不停,人送外號“十萬個為什么”。近半年時間里,他撰寫了近10萬字學習筆記。為提高實操技能,他到機場跑道上選擇不同的氣候條件進行航模飛行訓練。有時為了練習一個操控動作,三五十遍都是家常便飯。他長時間仰頭盯著無人機,眼睛酸痛得流淚也不肯收工。
有戰友心疼勸他,“這個飛機轉彎動作已經很完美了,不需要再練了。”
這時,費濤往往會嘿嘿一笑。“還差得遠呢。我們海軍航空兵的無人偵察機靈敏度高,對手中搖桿的掌握力度要求極高,哪怕是差一點點,就可能飛出百米。只有精準操控,才能飛出極限戰斗力。”費濤這樣說并不是夸大其詞。該型無人偵察機集高精尖技術一身,因其在航時、航程、抗惡劣天氣能力等方面的卓越性能,遂行海上偵察任務優勢十分明顯。
如此潛心修煉精準操控的“絕活”,讓費濤一次次成功排除險情。
2016年6月,在執行演習任務時,飛行控制席位上的“油量表”紅色告警燈突然亮起。如不能及時排除故障,不但任務難以完成,還存在飛行安全隱患,控制方艙內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別慌!”費濤率先打破沉默,他機警的目光似乎捕捉到什么。幾秒鐘后,他嘴角微微上揚,“是虛警!這符合傳感器受潮現象。”沒想到,他如此迅速地排除險情,演習任務得以順利進行。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只見費濤左手操縱鍵盤,右手緊握搖桿,切航點、設置起點、盤旋……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動作之后,果然不到2分鐘無人機就飛抵目標上空,占據最佳偵察位置。清晰的圖像,實時地傳到指揮所大屏幕上。隨后,他“駕機”剛出霧區,就從偵察設備看到大雨如期而至。
“完美!海上‘獵鷹’名不虛傳!”戰友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無人機是有靈性的,你愛它,善待它,它就會用安全飛行回報你!”走下飛行控制席位,費濤一臉自信地說。
(劉林青 孫 燁 圖片攝影:鄧言真)
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