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軍事5月17日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美國海軍準備如何消滅來自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的潛艇?”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打出一個醒目的標題。該報道的答案是:搭載于瀕海戰斗艦上的“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美國“海事技術新聞”網站15日的另一篇分析報道對無人反潛系統進行了更全面的介紹,結論同樣是未來反潛戰將越來越多地依靠無人平臺。
“火力偵察兵”充當反潛先鋒
《國家利益》稱,在“佩里”級護衛艦相繼退役后,美海軍艦艇中負責反潛作戰的主力就由瀕海戰斗艦承擔。五角大樓官員表示,美海軍“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將很快使用先進的傳感器,從而提高瀕海戰斗艦發現和摧毀敵方水雷、潛艇的能力。據稱,這種新型傳感器專為在瀕海水域跟蹤和獵殺潛艇任務而設計,被稱為“海岸戰場偵察與分析”(COBRA)系統。據稱,COBRA目前正在“火力偵察兵”無人機上進行初始作戰測試和評估,預計今年內具備作戰能力。
報道稱,“火力偵察兵”是一款能垂直起飛和著陸的無人直升機,號稱“世界最致命的軍用無人機之一”。它每次起飛能持續飛行5小時,并可使用自動識別系統或智能輔助識別技術來定位和識別艦艇。目前,“火力偵察兵”已在美海軍瀕海戰斗艦上部署并進行了多年的訓練任務。據介紹,美海軍正在將一部新型海事搜索雷達與“火力偵察兵”的升級型號整合,以擴大偵察范圍。據稱,“火力偵察兵”現有的光電和紅外攝像機的探測范圍為6-10海里,而新的海事雷達可以在80海里范圍內發現目標。
無人反潛成未來趨勢
“海事技術新聞”網站在題為《反潛戰:無人駕駛的未來》的報道中對各種無人反潛平臺進行了更為廣泛的介紹。報道稱,現代潛艇不僅更安靜,而且能更好地對付來自水面上方的威脅。目前,潛艇在這場“貓捉老鼠”游戲中處于領先地位。但隨著無人自主技術的出現,人們有可能在未來更加有效地在更遠距離上以更低的成本探測、定位和跟蹤潛艇。
報道稱,由于經費減少和潛艇技術的新進展,世界各國開始為反潛戰開發無人系統。雖然如今無人系統的有效載荷要比載人平臺低,但這些系統提供了一個非常便宜的替代方案,而且能與有人平臺協作,覆蓋很大范圍,同時提供可能帶來巨大戰術優勢的隱蔽性能。
據介紹,近年北約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無人駕駛自動航行器進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例如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開發的“海上獵人”無人巡邏艇(下圖),就被視為未來水面上的反潛利器。這種無人艇全長約40米,配備有完整的聲吶、光電傳感器和近距、遠程雷達系統,能在60天的時間里自主航行數千公里,持續追蹤水下潛艇的行蹤。而艇上配備的專用導航軟件,使“海上獵手”可以進行導航、識別并自動避開其他船只和水上障礙物。美軍希望它能與P-8A反潛巡邏機、 MQ-4C無人偵察機、反潛聲吶浮標等組成傳感器網絡,用于全球海洋監視。
而美軍的水下無人反潛器也同樣日趨成熟,目前已經有多款相繼交付并在亞太地區接受測試。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披露,由于無人反潛平臺的快速發展,英國國防部甚至考慮放棄建造新一代核潛艇。
無人系統面臨四大挑戰
不過“海事技術新聞”網站也認為,就當前發展而言,無人反潛系統仍存在局限。報道稱,在這類系統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前,還需要克服四個基本的挑戰。首先是開發作戰概念,目前對如何部署無人反潛平臺以及執行什么樣的任務,還缺乏整體規劃和設計。
第二個挑戰是如何將這些系統與現有的反潛平臺集成在一起,以及如何讓它們之間實現相互協作和共享信息。第三個挑戰是如何使無人駕駛系統變得“聰明”。因為水下環境遠比地面和空中更為復雜,無人反潛裝備需要從周圍環境中自主學習、規劃和協作,組建無人系統集群來承擔反潛任務。
而最后一項挑戰是開發能最大程度自由使用無人系統的工程解決方案,其中包括開發使無人反潛系統達到最大速度和續航力的能源解決方案;如何在惡劣的天氣釋放和回收;如何通過新一代水下導航技術來提高跟蹤和指示目標潛艇的精度;以及無人反潛設備長期部署時面臨的運行穩定性問題。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