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總工為華為、IBM云計算老兵,聯合主導了華為分布式云存儲研發,現在一飛智控云平臺研發負責人。
創新的年輪時時都在轉動,科技讓我們不知不覺接受了當前一切方便、快捷、安全的同時而全然忘記了背后日新月異的變化。誠然,在當今科技時代,云計算/云服務已代表著最炫酷的風向標。
科技時代
從2005 年亞馬遜推出AWS 服務以來,產業界逐漸認識到亞馬遜建立了一種新的 IT 服務模式。兩年以后,云計算正式成為IT領域最令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變革和新的IT服務模式也隨之登上歷史舞臺。
它是什么樣的產物?
聽起來高大上的“云”其實是互聯網的一個隱喻。最開始是為了解決企業硬件資源的浪費。隨后,人們開始將設備的管理、單一的數據存儲、高風險的災備、數據安全通過網絡服務按需分配和資源共享的互聯網絡結構化比喻稱為“云”。
云計算的誕生是繼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大轉變之后的又一個巨變,它是基于互聯網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資源虛擬化。
•云服務/云計算指租戶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云也是分層的
任何服務體系都會有自己層次結構,云計算也不例外。它主要是由4種部署模型和3+云計算服務模式構成:
公有云: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的能夠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過 Internet 使用,可能是免費或成本低廉的,公有云的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
3+服務模式
• IaaS、PaaS、SaaS三種云計算服務模式如今已演變成3+服務模式。
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電腦、網絡、存儲、負載均衡設備、虛擬機。這些服務于終端用戶的軟硬件資源都可以按照它們的需求來進行擴展或收縮,通常我們說的去租用某家的云多數情況都是以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提供的IaaS。IaaS主要的用戶是IDC、企業。
顧名思義,這種模式包括類似虛擬桌面、各種實用應用程序、內容資源管理、電子郵件、軟件及其他等軟件部分。在此種模式中,云服務提供商負責安裝、管理和運營各種軟件,而客戶則通過云來登入和使用他們。SaaS主要面對的是普通的用戶。
在此種模式中,托管服務供應商通過提供的工作平臺來幫助客戶,包括執行運行時間、數據庫、Web服務、開發工具和操作系統,客戶無需手動分配資源。PaaS主要的用戶是開發者。
這是繼 IaaS、PaaS、SaaS之后又一個新的服務概念,數據資源作為一種服務,主要被應用于企業的數據庫和數據管理兩個領域。
總結:
如果你腦海中云的概念還不太強,可以把它們想象成不同形狀的云朵,每一個云朵都基于云計算技術實現,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服務的統一,但同時每一個云朵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征,比如區域特色,也可能是行業特點。
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隨著互聯網這波熱浪的到來,數據、信息被各種方式快速傳遞,使得消費服務展開更高效的協作,建一個及時穩定的IT環境是信息化服務發展所必需具備的。
在傳統企業或者市場化還不太強的行業,云服務化還在一個艱苦轉變過程中,但同時這也是云計算服務轉型到傳統企業中的黃金發展時期。
企業可以利用云計算便捷性促使業務應用更加精準、服務體驗更加人性化。今天我們站在一個多維的視角來發掘云計算帶來的價值。
云計算能解決什么問題?
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你所有的數據都存儲在云里嗎?那么云就在那里,不離不棄。
因應用程序在云中而不是在個人電腦上運行,所以不需要傳統的桌面軟件所要求的處理能力或硬盤空間。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因不需要加載軟件程序,甚至不需要任何驅動器,也無需保存任何文檔。
當你連接到一個云計算系統,你就擁有了可自行支配的整個云的力量。你不再局限于單臺計算機所能做的事情,可以利用成千上萬臺計算機和服務器的能力,執行超級計算類的任務。換句話說,在云中,如果你是一只帝企鵝,也可能有吞掉一只大白鯊的能力。
同樣,云提供了幾乎無限的存儲容量。
市場云的客戶數量、營收規模
IaaS層阿里云一家獨大。 PaaS層中,細分領域內,存在各自第一先鋒隊公司; SaaS層中,阿里釘釘擁有最多的客戶數量,轉型軟件企業如金蝶擁有最多的云業務營收,但這些遠不能覆蓋SaaS層的全部業務,且仍有大量初創企業涌現。
工信部2016年1-8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要經濟指標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云服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約30%的年復合增長率。
總結:
云計算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云計算,未來的潛能更說明了云計算服務將是一種生活化、常態化,現在各行各業的產業鏈也越來越多的依靠云服務和云計算環境。以企業IT建設為例,企業在利用云計算生態構造IT環境、云服務保障的同時也讓云服務模式更加深入化和精細化。
無人機和云計算應該怎樣談戀愛
通過前文云計算的前世今生介紹,你應該讓你對它有了一個初步判斷。那么,有哪些行業可以用到云計算、甚而和其談場戀愛呢?在這里,我選擇一個比較少見的應用場景介紹云計算的生長和前景。
農業自古以來便一直都是大多數人賴以生存的行業之一。中國的總耕地面積約為18億畝,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7%,背后則是6.5億農民的支撐,但要知道每年因在時噴灑農藥的過程中農藥中毒人數以萬計,無人機植保的發展解決了勞動力和高危行業的從業者全安,那么,在農業植保中云計算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呢?
以云服務為數據基礎無人機為作業工具——物聯云平臺開始派上了大用場。
• 服務架構層:OpenStack資源虛擬化、對象存儲體系、軟件定義服務;
• 通信層:EfyUAVlinke物聯網通信協議;
• 數據分析層:IDC大數據管理與Spark異構分布式深度挖掘分析平臺;
• 服務管理層:分布式微服務管理增強擴展性、業務可變性、服務性能彈性;
• 應用服務協議:RESTful Api服務接口;
• 部署方式:DevOps提高交付一體化,容器部署、管理應用;
• 云平臺的能做到無域化監和控;
• 異構無人機統一監控管理;
• 智能識別作業生長情況為植保提供合理的作業方案;
• 大數據分析保證無人機的健康管理;
• 大數據分析提供作物生長植保計劃;
云平臺服務邏輯體系前端可視化、后端應用管理、分布式服務、Ai智能編排。平臺五大功能一個服務:實時監控、作業管理、設備管理、統計分析、用戶管理中心、PaaS服務;云平臺提供高融合體系和對外數據平臺的兼容性PaaS平臺,在植保服務中無人機與云平臺通信可完成一鍵多機自主作業,用戶可以在物聯平臺服務的SaaS應用中獲取針對無人機作業和作業任務的各類監管服務或APP應用。
物聯云平臺+無人機植保服務:
云平臺織造“天網”能時刻監管無人機。在農作物植保的過程用戶、植保隊和飛手需要觀看的無人機的作業安全和植保效率,無人機飛控系統可以通過4G網絡模塊持續向云平臺服務發送無人機的作業信息,如高度、經緯度、飛速、作業面積等。云平臺既可以監管到在線無人、離線無人機,任何簽署了EfyUAVlinke協議的無人機都可以在云平臺織造的一張天網上被監管到。
云平臺能織造“警網”時刻控制無人機。在植保過程中有的飛行區域是國家或是地區行政設定的限飛區、禁飛區,當無人機靠近這些區域時,云平臺提供報警機制與管理手段,在特別緊急情況下云平臺支持自定義電子圍欄和遠程強制控制無人機的返航。
1)農藥生產商作市場需求動方分析
2)植保服務隊對自己作業效率分析
3)飛手降低植保操作失誤率
4)根據地理土壤與季節匹配最佳的作物選種
5) 農戶對被植保的作物健康作科學的植保方案
6)政府對政策執行依據
7)讓市場需求和生產保持平衡
不過,現有的無人機植保平臺并非一家獨有,五花八門的信息管理平臺給行業管理造成了一定的亂象:
未來,一體、兩翼、三平臺、N+的服務模式將是全局化行業云平臺新的應用和服務標準。我堅持認為,云平臺的本質應該是一個既提高農業生產力,又能構建以數據服務改善產業鏈的高效數字化服務平臺與監控管理平臺。
今天構建一個以物聯網為入口的農業云平臺,可以讓不同的行業融入其中,數據中心共享把智能運算和自然處理相整合、也將實現數據服務生態鏈、金融、互聯網整合的完整解決方案。未來以智能化的革新行業生產鏈和整個行業的生態鏈也許會成為主流。
物聯云平臺在不久的未來能做農場主的智能貼心管家,農業政策實施的智囊庫、行業服務差異化的階梯、數據交易中心。
大膽預想一下,隨著土地集約化趨勢不斷增強,當中國的某個農場主有大幾塊田地,每當植保季到來只需接受云平臺智能種植計劃(選種子、植物生長時期的植保計劃(幼/中/成生期什么樣的植保季用什么的植保手段)、可視化植保過程、農作物收倉、交易中心)其它的動作就是一路點“OK”到收獲的喜悅。
未來它會不會咬人?
由于公有云在規模和功能等方面的優勢,它會受到絕大多數用戶的歡迎。但是短期之內,因為信任和遺留等方面的不足會尤其對大型企業降低公有云對企業的吸引力。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私有云將成為大中型企業最認可的云模式,而且將極大地增強企業內部的IT能力,并使整個IT服務圍繞著業務展開,從而更好地為業務服務。
混合云比較適合那些想嘗云計算、但面對突發流量又不愿將企業IT業務都遷移至公有云的企業。雖然混合云不是長久之計,但是它應該也會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并且也將會有一些廠商推出類似的產品。
行業云非常適合那些業務需求比較相似,而且對成本非常關注的行業。雖然現在還沒有非常好的示例,但是對部分行業應該存在一定的吸引力,比如游戲業、物聯網、無人機農業植保。
總結:
每一種部署模型都具備各自的獨特特性和意義,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不同的租戶服務,以便在不同的應用場景去消耗云計算資源,最終提供消費終端的云服務。